星期日, 十一月 18, 2007

星期六, 十一月 17, 2007

域名已正式指向新站

这是订阅地址http://www.ifugue.org/?feed=rss2
虽然人民群众反应域名比较#)@¥*&*)%$,但越那啥越好记,目的达到鸟。
wordpress的import系统有点问题,无法完全导入blogger日志和评论,所以我只得用博客同步软件把文章搬过去,评论就暂且不管。新站还在调试,就研究了一天wordpress,完全不会php函数,好在baigoogledu是我本行。
墙内墙外都要有site,以后blogger就是墙外备份的地方。live space非善地,完全停止更新,择日删除日志。

星期五, 十一月 16, 2007

明天或者后天启用新主页

可能RSS要变。完毕

人体穴位图

from Streetlife China, p174-179

(如果我胆敢把第一张图放在新blog上,信息产业部会通过我的备案申请吗?)

Mao's body as acupunctural art


the male body according to the thief


the female body according to the thief

Slang relating to police

星期三, 十一月 14, 2007

在Godaddy买了一坨域名

www.ifugue.org,挺二的吧

暂且先定义在blogspot页面上,以后再研究空间。

所以可以选择不使用冗长的我自己都打不顺的messianictime.blogspot.com了。

星期五, 十一月 09, 2007

星期日, 十一月 04, 2007

两遍《色戒》过后

从男男女女奸夫淫妇的下三路突然转到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看了不到十页,尼采,马克思,韦伯,涂尔干,孔德,舍勒,西美尔全来了,一阵一阵犯恶心,想呕吐。

从这里跟色戒有关的日志数量,可见我是如何不经诱惑易于腐化。面对黄纪苏一般钢铁战士,着实羞愧啊。

星期五, 十一月 02, 2007

《色戒》ost上传完毕

http://cid-6a1dbf7a0bee4727.skydrive.live.com/self.aspx/music%20is%20my%20hardest%20drug/Lust%20Caution

张学友唱的《淹没》由王佳芝theme改编,听起来很无趣,就不传了。

都说看够评论了

然而rss订阅里吴虹飞这篇我觉得还是最好的。大家们要给报纸写专栏,总有那么点不自在。

看完色戒,其实心里满郁闷的。半天缓不过劲儿来。这个郁闷当然是因为铺垫了很久,吃了好多的冷餐,等正菜上桌,却发现不那么热乎,不那么多肉,这在猪肉涨价的今天,无疑对影迷们是当头一击。

当时新闻系的展江教授在香港看完,大为惊叹,说内陆版可能会剪掉30分钟。我掐指一算,40分种剪掉30分,应该还剩10分钟,为了这10分钟,我也是等了2个多月的,天天到报刊亭上去问,17大几时结束。后来今天下午去华星看的是15:55分的那一场,李安导演是很沉得住气的,开场了大概一个小时零二十五分钟,才看到第一场床戏。这个很牛,我很佩服。我觉得他很有自信。我早就悬好了一颗心,知道到了某个关键时候,会有"卡嚓"一声,剪掉了。但我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剪得这么快,以至于我还什么也没看到,而什么也没来得及发生,一个可能的场景就哗一声过去了。我的50块的电影票啊。我都快哭了。

当时就安慰我自己,不要紧,还剩下下面的2场的。上一场因为涉及暴力,不大符合国情,下面的应该是不那么暴力了,尺度也一定会放宽的,我于是眼睛都不眨,瞪着屏幕。

我不但没看到任何裸戏,网上流传的图片,不但没有回形针图片,也没看着汤唯裸体的背站在窗帘前,甚至连一个圆形的肩膀都没看着。我只见得汤唯右肩膀的一撮浓黑的腋毛,是她抬手,有意无意露出。

剪得太利索了!太釜底抽薪,太破釜沉舟,太斩钉截铁,太力拔山兮了,你会感到电影局的朋友们,都是剪刀手爱德华的关门弟子,这个影片充斥着剪刀印儿,都是咔咔咔的大剪刀,害得我们什么也没落着。倒是汤唯唱了一曲“郎啊咱们是一条心”,天真婉转,只可惜,这所有的托衬都失去了作用。同志们全部被杀,然后是梁朝伟在暗处将落未落的泪,此前汤唯对同志们控诉易先生对其肉体的伤害,“象蛇一样往心里钻”,这一切都失去了依托。你不知道汤唯为什么那么痛苦,最后为什么对易先生又那么多情,你只能认为她本人非常爱钻石。而且房价已经这么高了,她什么都没有,没有贞操,没有爱情,没有父亲,没有房产,真的是!

这其实是很不让人甘心的。因为要知道,戏的结局是非常惨的,并且这不是黛玉葬花,那是一点美感都没有的残忍。李安有些戏一直是这样的,比如卧虎藏龙,比如断臂山,我都没感觉那么惨,因为卧虎藏龙死的是千金小姐,断臂山死的是不合情理的男人。只有这个戏,死的是天真无辜甚至无知的女人,她看起来还很瘦弱,只有肩膀的那一团肉,显得有些女性的色彩。而先前的衬和垫,似乎丝毫不起作用。这样会让人觉得拍一个陪了夫人又折兵的戏,让天生爱好买打折商品的中国人看了,真的是满“惨”的。

李安似乎有着某种“恐女症”。对男女的性和情感,他是带着恐惧去拍摄的。易先生和王小姐,他们之间只有恐惧,杀气,可惜这些戏都没有了。其实对剧情其实是影响挺大的。我猜想李安对妇女没有过什么同情的。他甚至害怕女人,憎恶男女关系,并对女性没有怜悯之意。他对易先生和王小姐的关系的理解,其实也就是他最这个世上男女关系的理解:女性一开始都是脆弱的,无辜的尤物,是要被强暴的,最后被奴役的,被控制的,心甘情愿被杀的。

当情欲戏全部删除后,就会对影片产生这样的曲解:她们不但天真,而且挺虚荣的,她们会献身于理想,权势,还有钻石。她们把这些加起来相当于她们一个人的爱情。其实我认为李安并不想有这样的一个推导结果,这部电影只是一名女性的成长史.她自身性欲和情感被唤起的过程。这个过程被删剪掉了,使得电影难以自成逻辑。

张爱玲女士的一篇草率之作,甚至可能因为放入了自己私密爱人的影子太多,或者又想把男女关系放到一个这样惊心动魄的时局中去考量,以至于她有些失败。而这个短篇和她一贯的小说中的“反高潮”,是一致的。

我的朋友在美国看色戒,他说,那一个沉闷的小镇,几乎所有的华人几乎都去看了,看完后骇然对我说,这分明是一个三级片。他们也只看到了“色”,而我们大陆更惨,我们只看到了“戒”,而且还是钻戒的“戒”。我可算是明白电影的名字“色戒”为什么不连在一起了,中间还有一个分隔的符号。他早就知道了这个电影要一分为二地观看。

而我其实更愿意看三级片。朋友是一个男人,他却告诉我说,这些戏看完之后,让人一点情欲都无法产生的,那我真的觉得李安很厉害。这样的“反高潮”,也就是他理解了张爱玲的真髓了吧。

最后一个显眼的道具就是钻戒了。六克拉重的钻戒,换取的是王小姐将要掉下的泪水和一声急促而轻的“走吧”。她因为觉得这是爱,所以她放过了他。她是太天真,却相当于这天下妇女们的天真。就是很多妇女带着侥幸之心活着。而李安对她们其实也是很害怕,要除之而后快的。晚上10点钟声响过,那一抹血就被夜色吞没了。如果说,李安想让人感受的是“恐惧”的话,那么他成功了。

想买钻戒的女孩子,可以带男人去看这个片子,因为当情欲戏全部被剪的时候,这个戏会告诉我们这么一个道理,这个道理是尼采版本的现代演绎:要想在女人那里活命吗?给她买一颗六克拉的钻戒吧。

想到这里,我就会想到双安商场的钻戒,销量一定会大增。

最后补充一句,李安对音乐的理解还是很到位的。

————————————————

另,以下是台湾导演杨顺清的博客,写了杨德昌筹划的《色戒》。如果拍出来,大概是完全不张爱玲的一版吧?

http://tw.myblog.yahoo.com/together-film

星期四, 十一月 01, 2007

色戒归来

        终于最后一个看完了色戒,不,应该说,终于第一个看过了《阉·戒》。没有色还他妈能叫色|戒?这部片子太健康了,小朋友刚看到梁朝伟叔叔不知道为什么捆住了汤唯阿姨,镜头就切了。要说色情,《夜宴》比这个色情一百倍。

        可以说前百分之八十的时间我都处于一种吊在半空中的尴尬中,刚觉得有点感觉要来了马上这感觉就灭了。没有了情欲戏的色戒变得完全没有重点,完全没有情绪的推进而且完全没有说服力。本来加重邝裕民跟王佳芝这条线是为了给王佳芝提供一个合理的初始动机,可是这段最后既占了不少的份量,又把原本的不可信搞的更不可信。好像有影评人非把王佳芝的动机往纯粹的爱国抗日上面扯,可这是张奶奶的故事欸...我早说过这个小说我当初看的时候就没觉得好,因为张奶奶明显私人情绪太重,太急着要讲一个男女间的“真理”,我觉得举重若轻都谈不上了,反而是有点刻意(但大导演们似乎都很喜欢这个故事,够戏剧化,够直接)。至于穿插其中的王佳芝的所谓背景我看都不过是敷衍而已,她写这些完全心不在焉意在言外。电影想刻意的给这部分修补漏洞基本只能起反效果,但这是电影不是小说,好像又很难避免这样做。我在想,这戏如果让不管逻辑不讲故事完整性的老侯来拍会是什么结果?还有如果是我,最后刑场的戏我会掐掉,跟老吴“控诉”心里钻进蛇,也要删掉,画蛇添足。李安毕竟还是温情啊,他对易先生没死心,觉得俩人都可怜,张奶奶是早死心了。

       我就这么一直无奈地干坐到快结尾,这时候出现了大钻戒,如同突然开始另一部只有十分钟的电影。汤唯面部抽动的时刻我情绪一下子到了,把老易放走后的那场戏完全看飞了。那绝对是我在电影院里得到的最好的经验之一。一下子前面的苍白好像全部都被抵消了,电影结束后我完全没情绪逛街。

       关于色的部分,各路大家也都谈的差不多了。何况没看到情欲戏,根本不可能对李安这部分的思路有什么揣摩。说起来我看完电影的时候有非常强烈的想重看的冲动。希望盗版商加把劲,这都上这么久了竟然连个针版都没有,实在是很不应该啊。

顺便提一下演员,汤唯不漂亮,眼神和嘴部表情初看有点奇怪,身材更是不匝地,但我觉得她还真是被李安调教的很会演内心戏,最后那场戏还真有“苍凉”的意思。有人讲这个角色可以让“大号章子怡”张静初来演,太不靠谱了,这大小俩张是典型的有色无戒。至于梁朝伟,说实话,我对梁朝伟已经审美疲劳了。

正好这时候耳边是黄韵玲的《继续》

给我一个继续的理由

好让我明天还能够有梦

能够有梦

顺带祝某两位生日快乐,但愿我们都还能继续有梦。

星期三, 十月 31, 2007

歇菜了吧

        整天国情国情,最该TM讲国情的时候又迷信起外国专家了。北京奥运会的票务去请教雅典奥运会的所谓票务专家,这不是脑残是什么?全美国最牛的票务公司又怎样?他们有哪怕这次订票十分之一负荷的经验么?有13亿人的概念吗?技术的事儿我不懂,我也不转载某些行内人的说法了,就我这外行自己都能看出来这系统表面上就有多么简陋。第一阶段订了票不能网上查询搞的好多人到第二阶段开始了才知道靠原来自己中票了。第二阶段给人发的确认邮件竟然只显示提交的订单而不是订到的票搞的根本不知道自己订到什么。你有本事让大家先到先得,可是不实时显示每项票数余额就算了,竟然不告诉哪个项目有票哪个项目没票,全部都可以添加进订单(这一步就要浪费大量时间欺骗大量感情),然后大家费了半天劲选好订单一提交全TM没票,只能退回来瞎猫抓耗子随便乱选逮着一个算一个。然后这回又只有visa可以网上支付了,绝大部分人都得去银行排队交现金,可是呢,交款的系统和订票的系统是同一个,让交钱的跟订票的排同一个队,然后订票的也订不上交钱的也交不上,两天以后订单过期,这叫什么破系统什么破规划?

        还有,就我自己的经验,奥组委有时候就是盲目迷信专家,尤其外国牌的,国内的专家就当义务劳动,外国专家给钱眼睛都不带眨的,节俭就是这么节俭法,实际效果呢?我们处也是跟老外打交道很多的部门,大多数时候老外是纯添乱。票务这么大的事儿,公众都看着呢的,根本没法内部摆平,竟然天真到全部承包给老外做,瞎了吧?人老外牛逼哄哄的干脆不让你过问了。这会儿讲责任的时候又全推给承包合同,问题是,是谁他妈的同意签这种合同的?这么大的项目是怎么招标的?甚至,有招过标吗?中银,移动和搜狐不是你赞助商么,人家一天的负荷是多大?搞的中银和搜狐还要替奥组委背黑锅。奥组委领导啊,干活是够累的,确实是日理万机,但脑子有时候是真不灵。大家都以为奥组委多神,实际上就是一政府机关,看起来有团队制度,实际上还是领导拍板,让底下真正干活的人每天浪费大量时间在给领导写文做各种表面功夫上面。敬民同志孝愚同志你们太累了完全可以歇歇,别以为自己长得像佛爷就真成佛爷了。

星期二, 十月 30, 2007

刷了一整天

        没有缘分真是没啥可说的,今天一天下来,七个人帮忙,最后抢到一个女子佩剑决赛,一个男子举重69kg决赛,一个棒球半决赛。搞的阿维没看成病,小柴一边ta一边帮我刷票,总而言之,很对不起各位。

       订了后天晚上的《色戒》。终于。

       听说夏雨跟袁泉复合了啊,今天唯一的好消息,不过我为啥这么上心...

星期一, 十月 29, 2007

侯导说

最好的时光,就是处于懂与不懂之间,知道自己要什么,却说不清为什么要的那段时光。现在他什么都清楚了,已经不是最好的时光了。

星期日, 十月 28, 2007

我啊不好意思说

真的真的,我今儿太激动了,这种激动和看张悬是不一样的。其实今天演出本身算不得多牛逼,音响有问题,晓萱的声音一直没太出来。总共就唱了七首歌,为了迁就band把老歌都改版了,也不是每首改版我都喜欢。

但是但是但是但是她是TMD范晓萱啊啊啊!!!全场合唱氧气那会儿我完全春了,眼泪混着汗一起流,丫就站在离我两米的地方,靠,我真的没法理智地形容。然后我在寒风中等足了一个小时,我TM不要假惺惺了,我就是一彻底的追星族,我就是groupie!(虽然到最后,我还是没好意思说我们合张影吧,看见萱妈didi阿姨站在一边看着女儿,也没敢为她拍张照。)

做《还有别的办法吗》的时候是她最不好的时候,那张专辑简单,直接,充满了婴孩似的对这个世界的原生恐惧。她说,她真的想好起来,然后她真的就好了。今天我看见她在舞台上,那么积极,自信,那么放得开,完全不再是那个不敢现场表演,总往负面思考的忧郁女孩,她依然还是那么瘦小(真是佩服镜头的放大水平),但小身体里储藏了足够的能量。我真的乐于看到她的转变,虽然三年前让人心疼的她会写我们可能更喜欢的敏感易碎的音乐。可是这真的不重要了,因为再没有比健康积极地面对生活更好的事了。

本来我打算像前两天张悬似的,回来煽一把,但这会儿我脑子还是烫的,无法平静地写一张帖子。那就看照片吧,今天拍的照片我自己非常喜欢。

http://www.yupoo.com/albums/view?id=ff80808115d538870115e6b2946b0214

星期六, 十月 27, 2007

靠!!!!!!!!!!!!!!!

侯孝贤见面会 第三极“热”翻天(组图)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07-10-25 阅读:92次

侯孝贤见面会 第三极“热”翻天

      10月25日下午2点半,台湾著名导演侯孝贤先生来到第三极书局,为他的新书《最好的时光》举行新书签售会。虽然活动持续了近三个半小时,但现场气氛的热烈程度始终是有增无减。

      这次见面会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媒体见面会。在持续了一个小时多的媒体群访中,侯导应记者的提问,畅谈了他的电影观、人生观,把自己的过往经历以及所得到的人生感悟向记者们娓娓道来。

      侯导说,之所以会“触电”,完全缘于自己年轻时最单纯的兴趣。当记者问到侯导的电影为何偏爱悲情色彩,这是否与个人的成长经历有关时, “当然有关,”侯导坦言: “ 我的电影大概跟我的家庭关系很相似,父亲很早就去世,母亲又有病。其实我们的世界观在小时候已经确立了,只是慢慢的在拍电影中间会呈现出来。”

      随后的读者见面会,侯导尚未到场,第三极书局8层会议厅早就座无虚席了,座位周遭都站满了人。读者、影迷都迫不及待地想一睹台湾名导的风采。

      作为一个阅历丰富的电影导演,侯老友善地同大家分享自己的经历和人生感悟,他谈儿时偷芒果的记忆、谈17岁时的年轻气盛、谈父亲的两袖清风、谈母亲脖上的伤疤;侯老同时也为大家诠释着自己的电影和电影的魅力,他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运用最简单的常识向听众解说自己的拍摄过程,并解读自己的电影观。

      侯导言谈举止中所流露出的亲切、质朴和宽容也让读者们切身体味到了电影名家的大家风范。有读者当场就感慨:“真是不虚此行!”

       当主持人宣布签售时间开始时,在场的读者们一面感叹交流活动结束的太快,一面又纷纷拿起他的新书《最好的时光》排起长队,等待与侯导最后一次的“亲密接触”。

       《最好的时光——侯孝贤电影记录》这本书系作者二十余年来为电影所写各类文章之全面结集,同时也是多方位完整记录侯孝贤作品的重要电影史文献。该书收入《风柜里来的人》和《童年往事》等著名的电影小说,同时收入《恋恋风尘》、《悲情城市》和《好男好女》等8部电影剧本。有助于中国内地的读者更好、更完整地了解台湾乡土和台湾电影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增进对台湾同胞的感情。

       据了解,本次活动销售的图书《最好的时光》近千本。同时,第三极书局考虑到活动当日非休息时间,为减免很多喜爱侯孝贤电影的读者因学习、工作时间的冲突而未能到现场参加活动的遗憾,因此特地预留了侯导签名的《最好的时光》在店内设签名专柜以供大家选购。(前三张照片提供王振辉)

星期四, 十月 25, 2007

本人又抽上28号Mao Live的范晓萱门票鸟

唉,这运气来了真是不好说啊

我最近跟台湾人干上了,那我还去台湾干嘛啊...

K!范晓萱同学来了!

28号来,整整一周!靠!我的RP可不能让张悬就耗光了啊!!!

星期三, 十月 24, 2007

张悬@Mao Live

DSC01174small1

        陈冠中讲,在他住过的中港台城市里,台北无疑是最好的。但也因为它好,它过于安逸,不能看到更多的可能性,所以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北京。我们常常在讲,有一种电影只能出现在台湾,有一种音乐只能诞生在台北。台北,是华语圈所有小资文艺青年向往的地方,因为好像只有在那里,才可以既洁身自好又标榜独立与反叛。在已经成为品牌的台湾独立音乐里,既很难听到北京摇滚人的愤怒和沉重,也缺乏达明一般的末世情怀。台湾现在的音乐温吞,敦厚,知书达理。

       像张悬这样的女声,最初我不太有兴趣,无非因为听的多了,嫌她格局太小。陈珊妮讲陈绮贞和张悬的区别,用了“张力”这个词。张悬自嘲不过一个资本主义社会里家境还不错(父亲是前海基会会长)的小孩,玩什么摇滚乐呢?但大概正是过于安逸,才会用那种繁复的语句去写《毕竟》这样的歌,才会让自己受困于这种斤斤计较一般的敏感。

       可是到最后,我们都还不是如此而已。我们都没有看透,也不太拥有足够的智慧,去帮助自己超越这种自我沉溺。所以张悬要讲那么长的句子,要向底下这些陌生人端出那么多掏心窝的话。我们总用轻巧来想象台湾的独立女声,无论那是不可承受之轻或是举重若轻。可张悬都不是。大家以为她唱宝贝,就把她当成小精灵,可她是笨拙的,像她写的句子弹琴的指头甚至她的声音一样的笨拙。她用笨拙来唱出Nirvana,用笨拙来写出不安。台下忽然有人叫她即兴创作,她说,唉,其实我能弄出一张专辑已经不错了。

       坐在我旁边的“粉丝”们,确实非常铁杆,张悬一开口说话就知道她要唱什么。然后她们会在她忍不住掉眼泪的时候用非常坚定的语气喊:“宝贝,不哭!”而我没有这个能力,没有给人当娘的能力。如果有一天我们可以一起哭,无非是因为我们回回头,竟发现像我们如此笨拙也走到了今天。

       我一个人走在萧索的鼓楼大街,两边是翻新变质了的老胡同。我们确实无所依靠,我们并不美好。

星期一, 十月 22, 2007

唉... 雅荻 - 2007-10-19 2:56

国内永远计划赶不上变化
一拖再拖,目前说是11月1号,还不知道会怎样呢。
10月底是不会上的。
要过审查,还得且改呢,今天variety还等了消息,说大量修改,跟我听到的消息一样,据说修改的比较恐怖。
比如最后汤维跟梁朝伟本来戒指的关键时刻的台词是汤维对梁朝伟说“快走。快走!”
梁朝伟方醒悟狂奔。
改成一个“快走”还不行,最后改成了“走吧。”
为什么呢?
据说因为这个电影说的是一个国民党特务和日本汉奸之间的故事,即使如此,特务关键时刻也是不能反戈的,“快走”显然太情绪激烈了,意图太明显,所以换成“走吧。”
可以暧昧理解成,特务无暗示的意思,是汉奸狡猾,听出弦外之音,逃跑了。
这都哪跟哪啊,同情导演中...
汤维这句台词是跑到美国重新配的音。
不知道一共修改多少处,真应该公映后,有好事者对照两个版本把修改之处一一列出来,估计也是一个奇观。
上次这么干的我记得好像是《看电影》把《大块头有大智慧》跟《大只佬》各种区别、台词、镜头都一一列出,蔚为壮观。本来,我一直认为,其实那就是两部电影。
不知道这次一个版本是《色|戒》,我们能给改成《戒|色》呢?
期待中...
我跟howie“原版洁癖”不同在于,其实不同版本细节之处,也可以说是一种乐趣所在,因为国内这个情况下,不管“好”和“恶”的东西几乎都体现在里面了。

 

目前看 雅荻 - 2007-10-15 12:1

《色|戒》定义成台湾片是致命的
这片内地不上了 都是可能的
即使上 一拖再拖 不宣传
甚至影响到《十年一觉电影梦》的中文简体版出版的宣传
也好 直接等着看碟吧
最近确认的双版本《C+侦探》《铁三角》
偶都不知道港版什么路子呢 只能等着看碟吧

星期日, 十月 21, 2007

看了一下前几天开的研究生阶段transcript

我的专业叫文艺学,翻作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那请问艺术学翻作啥?theory of art?)

文艺学专题,翻作theory of literature(为啥又没有art了?)

最崩溃的是,我导师的课,“后结构主义与当代性”,翻作After-structuralism and the Contemporary Era

!!!!!

这不是丢清华的人吗这...

星期五, 十月 19, 2007

这真的是台湾的网站哦

http://www.ren-jian.com/Index.asp?act=ViewEachArticle&ArticleID=1782

无语

去年写汪先生论文的时候,我还对对岸学界统独派系不大清楚,结果后来发现引的都是本土派的论点,搞得我羞愧难当,前一段看到廖某的一篇文章,竟然整个都跟我那篇论文差不多,理论来源,文本分析路径。。。我一方面感慨学术生产之容易,另一方面,我属于国家主义意义上的台湾不归主义者但绝不是台独主义者,这让我如何能不混特。

然而,今天我读另一篇系统梳理台湾知识界认同叙述的文章里,竟然发现廖的讲法灰常像《现代思想兴起》里面讲章太炎...没有语言鸟!

我只能像文革青年一样,相信是自己理论水平不够思想境界不高...

星期日, 十月 14, 2007

睡前总结

重听汪的录音,讲到向未来汲取诗情那段,忽然听到Badiou的名字(汗颜,那时候还不知道Badiou是who)。然后再去翻Badiou对“事件”的描述,好像才理解了一点点。又因为Badiou去翻Zizek(话说其实因为他太红,我虽然买过伊两本书可一直都没想看),发现zizek讲“行动”(对应于Badiou的“事件”)的时候其实完全是在讲本雅明的《历史哲学论纲》。这篇文章我前前后后看过至少十次了,一直到今天晚上似乎才有点明白“过去与未来汇聚于一点”到底是什么意思,跟革命又有什么关系。

我觉得我还是得读点拉康,必须的。为什么台湾人这么喜欢用拉康而大陆却很少见?该读而未读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就不论那些太祖们了,葛兰西和法农我都没怎么读过,Charles Tayler肯定得读吧,还有Bataille,Agamben,Ranciere,Jean-Luc Nancy,Virilio...法国人和意大利人的势力啊...但是,我就是坚决不读Derrida!!

陈曦同学讲book fetishism,我何尝不是如此。这几天从台湾买书买上瘾,湾湾的书实在是质感极佳。不小心在《去帝国》封底划了一道,心疼得紧。非常喜欢这本书,倒不是它整个解释多精巧,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情真意切,所有讨论都从实实在在的身体经验与威廉姆斯讲的“感情结构”出发,非常坦率。希望有机会能听到陈光兴的课,应该会是蛮有意思的经历。

附一篇毛尖写陈光兴的文章

去帝國--毛尖

deimperialization 地球人都知道,光爷就是陈光兴。但光爷长得不像知识分子,有一次,走进文科大楼给我们演讲,我的一个小师弟不认识他,以为是社会盲流,差点上去盘问。他衣服飘飘,裤子飘飘,皮鞋穿成拖鞋,青红帮似的。

不过,就是这个青红帮,在亚洲各地煽风点火,促成了一支支文化研究小分队,然后,又用毛泽东的革命方法论,把游击队串联起来,在这个星辰黯淡的时代,用肉身发电,对着年轻但苍白的我们大声疾呼:历史不会原谅你们的沉沦。

所以,这些年,我们开始称呼他光爷,不是因为他的势力范围,而是他真真实实在我们心头播下的火种。他的新书《去帝国:亚洲作为方法》有火红的封面,实在切题,也因此,这本被汪晖称为“地区文化研究的里程碑”之作,虽然思想丰奥,但贯穿其中的激情却让它跃出学院经典的范畴,以其无限解放的心灵让每一个人都可以拿起它;同时,他在亚洲各地的在地经验和运动实践使这本前沿的理论书非但摆脱了行话的艰涩,还传唤出这个时代的所有痛楚和所有兴奋,而正是这后一点,“亚洲作为方法”才显得可能和必要。

认识光爷也有年头了,每次看见他,他都双肩包,喝烈酒,人在江湖样,有时候想,也许正是他这种游走在各种身份边缘的个人史,使他的文化研究也成为一种个人的安身立命,甚至,他最近患上的痛风也可以被读解为一个隐喻,表达为贴身的打击,但是,就像他一边痛风一边喝酒,一边打着响指像土匪一样说一声“DIAO!”他从来没有真正藉文化研究安身下来,在亚洲的泥潭里,他硬生生为我们开辟出了一片重新想象世界的领空:去殖民!去冷战!去帝国!并且,更为迫切的是,我们首先要超克自身的帝国缠绕。也是在这个意义上,《去帝国》的意义直接承接了一九五五年的万隆会议。

因此,让我们感谢生活吧,借着《去帝国》出发,我们可以用雨果的诗向乱世叫阵:你没有那么多的死灰能扑灭我的灵火。

星期五, 十月 12, 2007

原来Benedict Anderson是支持台独滴

难怪我在扯台湾问题滴时候总觉得他滴理论很碍眼。

我这才真正意识到读书第八期里头赵京华讲陈映真批藤井省三的意义。然后我又想到那天看hjx在台湾滴报告,台湾老师质疑,ben anderson是在解构啊,为啥子到你这里成建构理论了?现在一想,不对吖,人家素支持台独滴,这显然是建构论啊。这个理论的东西真是...唉,大大滴不能自足滴东西!

还是作家讲得好

朱天心:

我打算以一個比較輕鬆、跟我下頭要講的也有似有似無的關聯,做一個開始。我自己的出生背景,因為待會都會談這些問題,所以我也不迴避。我的母語是客家話,我剛開始學說話時,是兩歲時被送到外婆家,那是一個客家莊,就是非常典型的那種侯孝賢的電影,像《冬冬的假期》,就是借我外公家拍的那樣一個場景。外公家是一個客家小鎮的醫生世家,我在那邊大概住了一到兩年,因為媽媽要帶姐姐,要帶剛出生的妹妹,所以就放我在外婆家。而外婆家的氣氛則是:不過三五年前,媽媽才跟一個外省軍人私奔,類似是這樣的一個氣氛。可是外婆他們對我非常寵愛,我也是在那樣一個氣氛裡頭成長、說客家話。所以我現在,還是可以聽得懂那種模仿、醜化客家話的口音。

因為外婆是在日本京都念女高,外公則等於是帝大醫專畢業,若他們有日本友人來,我們就會被打扮,穿我母親、阿姨他們以前的和服,一人穿一件和服站在外公家裡客廳褟褟米的台子上,像一個舞台一樣,唱外婆教我們的日本童歌。另外就是外公家幫傭的阿姨,每天晚上是她自由的時候,就揹著我抱著我一家一家去串門子。每到一家結束時必然的餘興節目一定是他們會用客家話問我:「你是哪裡人?」所以認同問題在我非常小時就被迫發生。有的時候很睏我不願意講,可是到最後我知道好像必須說出那句話:「我是唐山人」,然後大家哄堂大笑才能結束。所以我的認同問題非常早就開始。

我到後來十幾歲時認識了我先生,一直到現在二三十年,他也是我非常重要的台灣人經驗,因為他是很典型的、宜蘭出來,父親是在所謂的黨外時期十幾年的那種議員。剛剛《多桑》電影裡的場景,對他們而言就非常熟悉,因為從小我先生他們(大概在國小五年級時)天天都在打棒球,一心希望將來能夠去威廉波特,或是去哪裡哪裡為國爭光,是那樣的氣氛。可是當時,我婆婆她的母親也是女高校畢業的,她家裡就絕對不會去聽中國流行歌,也絕對不會去聽台語歌,就是不會聽,因為覺得那是低人一等的,所以他們只會聽日本歌。但我先生他們努力天天練球,希望學校代表隊有一天可以全省打出來成績,然後代表國家去比賽等等。類似這樣的時候,比如在中日棒球賽同樣的場景時,他的媽媽也會說看下去了:「穿得那麼好看的日本小孩,被我們打得那麼慘,看不下去」。那我先生也會說:「被打得那麼慘的他們,不也就是天天在那邊苦練的小孩嗎」?類似這樣,所以我們大家都有不同的經驗、所謂的僅有的日本經驗,當然,還不至於到很戲劇化地強烈反彈、或是對它很有感情。這是一個很曖昧的、很朦朧的一個開始。

我現在把握時間談《古都》。我記得大概五年前在寫《古都》的時候,那時候邱貴芬(她是我高中同學)在編一本書,本來這幾天我為了這個研討會我很希望找來再看一下。為什麼呢?因為我記得邱貴芬那時約我的時候,我跟她講,對不起我一個中篇就快要結束,是不是等我一口氣結束後,我們再來做訪問會比較好。所以那時跟邱貴芬見面談的時候,是《古都》才畫上句點,甚至謄搞還沒謄清的狀態。所以我的意思就是,我本來很想找那時的訪問出來,大概可以第一手地推測出、還原出那時候寫作的心情、狀態,可惜暫時找不到那個書。所以我只能從我現在事隔五六年後,或多或少也不盡然在那時的寫作狀態裡去推測。

其實我蠻同情在五六年前寫作《古都》時候的我自己,那時那個狀態我蠻同情的。要分兩方面講,一個是我必須承認我在寫作《古都》時,有一些、當然不是全部的「策略性」考慮。對我來講,這是前所未有的。因為一直在寫東西,不管是十幾歲一直到現在,好像我自己的創作從來只有空間跟餘力,看怎樣在第一時間(我不曉得宋澤萊他們的創作狀態,我自己是這樣)把自己腦筋想的、我自己感覺到的、不要有任何磨損的,直接寫在紙筆上。所以只有這個空間,哪有空間可以去玩什麼暫時的策略性。而這裡策略性的意思就是暫時有些部分,我自己的真實想法、真實感受基於種種考量,做了若干程度的暫時保留或是暫時不提。這都是非常違背或異於我過往的,待會會講原因。因為有這樣一個策略性的考慮,所以呈現出來的作品,它會類似像剛剛廖朝陽認為的,有一些破綻也好,或是一些不可解的部分,那我完全承認。因為策略性考慮的關係,會使得它有些跟我自己第一感的種種認知也好,種種...也好,都是有些距離的。我必須要談為什麼會有所謂策略性的書寫?我講太快了,剛剛曾說我很同情我那時的寫作背景。當然,寫作背景並不是寫作那一刻才發生的,我想是往那之前推前兩三年吧!'94年底市長大選,就是省市長大選,是在那樣一個氣氛裡頭,不知道有些人是否還記憶猶新。對我們自己來講,很簡單的,我會聽到朋友,當然比較是外省籍的,在那期間他們會很希望他們的長輩不要擅自出門,起碼不要去坐計程車,不要露出你的口音來。因為那更改不了的口音,很可能在半路上就會因政治立場不同而被趕下車。我女兒那時在學校裡,也會有少數幾個所謂父親或母親那輩是像我這樣外省第二代的,但她們好高興有一個宜蘭籍的爸爸,可以不用透露出她是什麼樣的一個身份。那時我會感覺像是一個大家必須禁聲的狀況,當然再推前幾十年,大部分本省人其實都是很長的時間處在一個這樣的處境和待遇裡。

我先談我或我周邊的一些同樣族群的狀況,'94年底是這樣的一個氣氛。然後'96年總統大選,李登輝去康乃爾大學、然後射飛彈,然後當選的市長非常大刀闊斧的用有些其實是蠻不錯的原意,好比空軍解嚴或種種,在這個城市裡頭做了很大部分包括既有街道的改名,或是某些覺得不是屬於光榮記憶的部分建築的拆除,種種類似這樣用「終戰」,第一次用完全中性的字眼來形容那樣的戰爭。我忽然處在種種那樣的氣氛裡,我揣測那時的我自己會覺得一向很熟悉、幾乎生活了三十幾年近四十年的地方,好像變得非常非常陌生,甚至變成是剛剛講的,下一代的噤聲,好像你即將被抹消掉。

我好難講那種感覺,再加上剛講射飛彈時,每天電視裡你會看到很多很多,一下子你會覺得你是在一個地方生活那麼久的人,原來處在一個關口上時的態度也會讓我覺得非常陌生。就好比,當然很可能我說的call in節目可能會比較激情,並不是一個很適當的採樣,可是在那樣的一個期間,我以為我們應該是很怕戰爭的,僅管有些人也許不敢承認,或是我們會對戰爭打上非常大的問號。可是,我身邊的朋友,甚至很多很多是包括宋澤萊待會要講的人,反而就是我已經準備好要向戰,已經準備好要向戰這樣。對我來講,我還是必須很簡單地先解釋我個人,因為我實在不偉大,我很坦白的承認我是很怕戰的,在那場景裡頭。我不知為什麼有那麼多人不怕戰爭,還非常大聲的說出來,甚至認為是一個價值,說這是勇敢的。我承認其實我是非常害怕的之外,我還是想多做說明,因為我覺得這跟單純的懦弱也許會不同。很長一段時間裡,我想我還是要引用別人的話,葛林,英國的小說家。他在寫《哈瓦那特派員》時,引用裡面主人翁的角色說了一個他對「戰爭」的態度,甚至是對類似「國族」這樣的一個態度,我大概百分之一百的認同,所以我不想很單純的背負一個畏死畏戰這樣一個,或是懦弱的汙名。所以我想借用葛林的話說明一下我自己的態度,葛林那個話我可能背得不太周全,可是它大致的意思就是:「我是不會為了我的國家去殺人的,我不會為共產主義,不會為資本主義,不會為社會民主國家,不會為福利國家去殺人」。裡面那個人物,我舉生動一點就是說:「我會為了陳光興殺我的女兒,我去殺陳光興,我會為了家庭的恩怨去殺人,在我看起來比愛國、比你擁護哪一個經濟制度要理由充分的多。我愛我恨是我個人的事情,我絕對不會在什麼什麼人發起的國際戰爭裡,當一個士兵」。我比較想說明的,就是我用葛林這段話來說明我個人當時的一個態度。所以我想就是在整個這樣的氣氛裡,我會寫了《古都》這樣的中篇,也許其實一句話就可以囊括《古都》,它的第一句話就囊括了整篇,要是不用寫的話,就是說:「難道我的記憶不算數嗎」?就是這樣一句話。可是畢竟還是寫了個中篇,所以我還是就繼續講下去。剛說策略性的書寫,為什麼會採用一個策略性的書寫?包括它的開頭都很被批評,不一定是批評也可說是質疑啦!甚至有人說這就是一個懷舊感傷的一個小說這樣。這也讓我很吃驚,其實這聲音不只一個人,有些也是眼光非常銳利的人也這麼認為,這讓我非常吃驚。因為我以為那個開頭對我來講,是我在尋求一個最大公約數,我以為那是我們,不管任何年紀、任何黨派、任何價值觀,不是應該都會這麼以為?確實那時空氣比較好嘛!所以天空比較藍,不是事實嗎?然後那時的樹真的比較多嘛,起碼那時房子沒蓋那麼多,那是個事實。那時的人,他比較肯為單一的、他的信念也好,他的政黨,他的愛情,他的革命,為它犧牲性命。抱歉,我自己的句子我都比較有點背不出來。類似這樣子,我都以為是一個最大公約數,而不是一個我個人的價值或是一個記憶的投射。這點會讓我蠻吃驚。我以為其他別的紛爭我們可以不談,這點其實應該是都可以接受的吧!甚至我會用一個比較抒情的開頭,除了剛剛講的這個以外,我會覺得好像是一個催眠或是什麼....這樣的開始,我們可以開始談,我想把大家的敵意、戒備都先卸下,我們可以開始對話了吧!所以一開始說策略性的書寫就是這樣,因為事實上寫完的時候,有幾個朋友的巨大反彈我也會非常吃驚。就好比剛剛講的,我長期的一個益師益友,雖然他年紀比我小非常多,像黃景樹,像剛講的,他們幾乎都把我臭罵了一頓,完全不顧風度。大概他們有幾個算是抗日份子,就是說我也可以理解,他們一個是韓國僑生,一個是馬來西亞僑生,他們會覺得說你怎麼裡面對日本沒有一句微詞,沒有一句批判、反省種種,我這點完全承認。而且,這就是我剛考慮的所謂策略性的書寫。因為當時我覺得好像對現狀的解釋,甚至對未來的主張,都是只屬於親日和知日的人,不管年紀是什麼樣、是哪個世代,不管他是不是政治人物,在我那時的理解裡我是這麼認為的。好像對當代的一個解釋權,對未來的一個主張,只有知日和親日他們是最有發言權的。所以好像我為了取得那樣的發言權,當然你要發聲你要寫,這絕對是毫無問題,我的意思是說,要使得你的這場發聲稍微有效、可以跟人家對話的話,好像當時我是有一個這樣策略性的考慮,我動用了「那些人」的「法器」,然後採取日本來做這樣一個開始。當然我也沒有去評估過它的結果。說到這邊,其實剛剛還有種種對《古都》一些細節的看法,在我看起來並不是我的原意或初衷,我想自然會談到時我再多提供些線索或說明。我先按我自己的,包括我剛剛臨場看了宋澤萊的回應,所以我也對我本來準備的一些說法,先做了一些取捨。哇!那麼快,還有十分鐘,我才講了個開頭。因為談到一個認同不認同的問題,相對來講也就有所謂很自然的種種外省人的不認同也好,換另一方面來講,這也好像是被定調了,就是87年以來的所謂外省人的失落感,外省人的權力或是種種的失落,這點我全面承認。可是我會覺得我個人的失落跟剛剛講的族群的失落,這是有所不同的。包括我所屬的族群,剛剛我所說的外省人也會有很大不同。我希望待會在回應時我有時間做一些細部說明。我現只有空來講我個人的失落。應該怎麼說,我回憶起來,其實跟邱貴芬那場的訪問裡,我還有機會說的比較細,包括從鄉土文學等種種說起,我只能夠說,等於,我把它簡單畫一個線,二十二歲好了,二十二歲之前,就是我大學畢業時。在那之前,我大部分時間曾經成長在所謂比較封閉的眷村,是像宋澤萊講的黨同教育的洗腦,這點其實我也都承認。或比較善意的一種說法,是一個想像出來的價值。你信的時候,某些東西可以不計較,國家也好,種種也好,你是要...我現在講不出那幾個字,在這種時況之下聽起來是很愚蠢的。就是你將來是要「保國衛民」或是「你要為國家做什麼」,類似這種。你要說他是個想像的價值,那沒辦法,它真的是事實存在。甚至我覺得這些東西對我們來講,甚至有一個銘印作用。生物學上說的,就是胎生的動物生下來,除非父母親有什麼意外,不然你就是能帶多大就多大,把你的經驗什麼什麼都傳授給他。可是卵生的就不同,卵生的出來時大概你看到是人,你就以為那是你父母,你看到哪怕是你的天敵,你沒有被他吃掉的話,你也可能可以認賊作父的。所以我的意思就是說,我當然不是形容國民黨認賊作父,我的意思是在我們成長出來的時候,我看到的就是這樣的一個環境,就是這樣的它,就是這樣給我們的一個價值,這是我自己個人的一個銘印作用。我用了這個說法是我一直很喜歡的生物學家勞倫斯提過,他引了一個很有趣的例子,就是常會覺得青少年十五、六歲時崇拜偶像,那就是他的第二次的銘印作用。對於我個人來講,我不願意用銘印作用,我自己個人離開學校以後,其實上次跟邱貴芬也講過,其實在鄉土文學論戰裡頭,已經開啟我充滿無數的問號:為什麼我過往相信的東西,會有很多東西在跟我爭辯,我看到他們氣的樣子不是假的。要是他們對了的話,難道我錯了嗎?可是我也不覺得我錯,那所以問題出在哪裡?我並不願意像很多人一樣換信念、換信仰是一夜之間,像換手套一樣。好像我經過了什麼事情,我就一夜之間看清了,我就從此不怎樣怎樣。我對這樣的方式,始終充滿了疑懼,我不信任這個方式。我自己的方式是花了非常非常長的時間去摸索,我甚至非常願意形容這個時間好像是屬於我個人的一個自我放逐,一個救贖的過程吧!用一個比較感傷的說法,這好像是我在看米蘭‧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時所用過的典故,這我就不說。我自己的狀況,我覺得也很接近。昆德拉他是用希臘的悲劇「伊底帕斯王」做典故,他因為在不知情的狀況下殺父娶母,因此釀成了全國性的災禍,等他知道以後,他刺瞎自己的雙眼,放逐而去。在我那時的感覺,我並不覺得不知者不罪,我覺得儘管我不知道,在很多過程裡頭,好比國民黨曾經怎麼做或是怎樣,當然我們談幫兇,談什麼都太遠了,儘管中間也有這樣一個角色。就是我自己個人來講,並不是不知道就是無罪是無辜的,我會花非常長的時間,包括當然我在同時那個期間停筆不寫,在做我自己的刺瞎雙眼、放逐而去的過程,包括我可能大量的在閱讀。我都還記得當初對我來講很有意義的,類似像什麼姚嘉文、林義雄他們寫的《古坑夜談》,或是郭雨溪的《虎落平陽》,或是那時看許信良在寫當省議員四年的風雨之聲,然後看經典,看張富宗跟林正杰寫的《選舉萬歲》,甚至是張俊宏的《井寒選集》,他的自傳。可是我覺得那時對我都充滿了非常大意義,衝擊也非常大。這個過程前後非常多年,其實到現在都還沒有結束過。那我為什麼要說我所謂的失落,我覺得最大的失落是這些年來,我的一次重要的啟蒙,或是再銘記的印象。可是在這三五年來,更長更久以前,我會發現原來,我剛說的這些書裡頭很多的價值或信念,其實在我還當真時,其實在說這些的人很多大部分的已經早就丟掉了,或是原來他們是把它看成一個策略或一個過程。我那時跟邱貴芬講的印象非常深刻,我的意思就是,我本來以為他們教我們,我也非常感激,教會我們不要再用感情、用信仰、用信心這種東西來對待一個權力,不管是權力或是什麼。那這麼一場以後,我發現,喔,不是的。意思是,我本來以為他們教我們「不要任意拜神」,可是後來我發現不是不是,原來他們在這一場下來是告訴我們,「只要是神對的時候,拜神還是可以的」。並不是告訴你說,我自己非常當真是不要用拜神的態度來對待一個哪怕再了不起的信念、一個價值,一個種種。我要有所謂的失落,是失落在這個上頭。就是曾經對我二次啟蒙那麼有意義的一些人,一些前輩也好,他們已經丟掉這些東西,或是最早以前,約六七年前,我就記得張俊宏說,我那次真的好吃驚,他說國民黨可以獨裁,我們現在為什麼不行?因為國發會要第一第二次修憲,或是說很多類似這樣的話。那我過往從這邊學來的很多,所以我要說的失落是在這上頭。時間實在不夠。至於剛講的,我本來希望我的時間能夠允許的話,能談到我在這族群上的失落,其實我認為有必要分開來的。因為就像是宋澤萊剛講的,其實台灣人也很多不懂台灣人,其實我覺得外省人也是好多不懂外省人。其實外省人也是可以分為,中間又...,我其實一直很想有空的時候用小說來寫,可是也有人提醒我在外部矛盾沒解決之前,千萬別引發內部矛盾。其實這大概是我在很多年前,十一、二年前我在看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時,我非常感慨。就是原來我們跟楊德昌是非常好的朋友,可是不到關口上時,原來的差距會是這麼大。所謂的外省人來講,我這幾年看到很多很多的、動輒代表外省人向本省人道歉的,我覺得要是楊德昌,其實不用講那麼多。有一次我自己在「外獨會」的場合裡,我直接跟「外獨會」的朋友們說,要是像你們的會長陳師孟,像我們知道的陳履安,像我們知道的李慶安之類的,或是像我們知道的外省圈,宋楚瑜他們,他們要是替他們個人對本省人道歉,我非常贊成,因為他們曾經有意或無意在台灣經濟起飛,或是發展五四運動,在這樣一個發展狀況中有意無意地利用了他外省人的優勢,佔盡了很大的便宜,可是那時我對「外獨會」講時,正好是外頭有「十四十五號公園」馬上就要拆,離它不遠就一條街之差。我想,要是要所有的外省人都要對本省人道歉時,我會講的是有點哽咽,我會想的是十四十五號公園的那些外省人,那我覺得好像也欠他們一個道歉。我說欠他們一個道歉不一定是一個族群,也許就是歷史吧!一個時代吧!開了他們一個大玩笑。在他們完全不是出於自由意志的狀況下,到這地方五十年後,最後是這樣一個處境。所以我的意思是,在我的理解裡,外省人也絕不只有一種在金字塔尖端的,另外還有非常非常廣大的社會底層。我們剛剛看到《香焦天堂》裡的「門閂」、看到所謂的社經地位的底層,那些根本從來就跟台灣的權力、跟什麼什麼毫無關係。我只要看到他們時,我很難免的不會、沒辦法質疑我自己,怎麼講,就好比剛剛講的,在前幾年族群鬥爭時,其實本來是政治鬥爭動員來的族群鬥爭,在那時很激烈時,有時我很好的本省朋友,包括我先生,都會安慰我說「那種說中國豬全部都要趕回去的,絕對不是說你們這種人,放心」!他可能是說馮滬祥,還有說一些很無聊的、某些看起來很可笑的、一些不知今夕何夕的老兵,不是說你們這些。那我覺得,做為一個讀書人、你可以超越你的時空時代的人,我覺得不是因為他不會講我,我就可以放心過日子,要是他講的不對時,他講的哪怕是這些人,我也還是忍不主不平則鳴。那我到底有沒有過慮呢?我覺得沒有過慮耶!這是民國八十八年九月三號登在自由副刊上,兩位裡面的人都是我非常敬重的,像王溢嘉的一個專欄,他最後寫了一篇文章〈鄉關何處〉,最後一篇結論他是說:張良則曾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將來若把大陸作家遣送回中國,是否會有人在書頁上頭印著,僅以此書送給我的故鄉台灣。對童年在大陸度過的作家而言,這是強人所難,因為台灣並非他的故鄉,但對生於台灣的外省第二代來說,確實是個有趣的問題。我一切的努力,就是希望有一天我們的社會是連這個問題都不用問。事實上我覺得他問了一個有趣的問題,雖然是一個有趣的假設,但在我看來是非常殘忍。我希望有一天我們努力的社會,是不要去問外省人第二代作家「有一天你被遣送」,我不知道為什麼要用「遣送回大陸你會怎樣看待你的故鄉」,我的努力是我希望哪一天、不管是哪一個政權,他也不會去問說「宋澤萊要是你有一天你被遣送去哪裡哪裡,你會怎樣來回想你的出生之地?」「你的雲林?」我的努力是根本我就希望這個問題,這個在他們看起來有趣的問題,是不會被發生的。好,我匆忙說到這,謝謝大家!

星期四, 十月 11, 2007

看电影前看太多影评真是不好(二)

中国时报  2007.09.28
  ■大开色戒---从李安到张爱玲(上)
  张小虹
    在西方电影圈开玩笑,要害一个导演,就叫他去拍莎士比亚,不仅因为莎翁经典深植人心,朗朗上口,不易讨好,更因莎剧字字珠玑,意象丰满,若是拆了叫演员一字不漏朗读一遍,又叫摄影机用影像画面拍摄一遍,没别的话,就是画蛇添足。
    若是换了在华人电影圈开玩笑,要害一个导演,最好是叫他去拍张爱玲。从1984年香港导演许鞍华找来周润发、谬骞人拍《倾城之恋》,就是一连串灾难史的开始,其中稍稍及格的,只有关锦鹏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多亏了导演的敏感细腻,演员陈冲红玫瑰的精彩诠释和艺术指导朴若木的美术构成,总算抓到那么一些些老上海的氛围、张爱玲的底蕴。
    这回李安要拍张爱玲,真是让所有李迷与张迷又爱又怕受伤害。两个大难题,张爱玲怎么拍?前面的例子可以说是拍一个死一个。老上海怎么拍?十年来的上海热,从台北、香港一路延烧回上海,早已让老上海的影像熟极而烂,要不落入窠臼套式,难上加难。又是月份牌,又是老旗袍,又是黑头车,往往不是不够真实,而是所有的真实都已过度曝光成了超真实,更别提还有那厢王家卫透过香港所折射出来的老上海怀旧风格,难以挥去。
    但李安还是拍了,拍出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张爱玲,一个恐怕连张爱玲也觉得惊心动魄的《色,戒》。若是按照惯常的文学电影读法,当然是从张爱玲到李安,从张爱玲的小说《色,戒》到李安的电影《色,戒》,前者是「原著」,后者是「改编」,再东转西绕两相比对一番,谈的终究还是是否忠于原著的老问题。这样的谈法既不尊重文类的基本差异──小说是用文字讲故事,而电影是用影像讲故事,更是让「原著」成为终点而非起点,让影像的再次创作,沦为文字的重复叙述。
    所以我们要反过来说,从李安到张爱玲,这种违反常识的先后时序倒置,就是要让我们跳脱「改编」的魔咒,真正看到影像创作的爆发力。李安的《色,戒》拍出了张爱玲写出来的《色,戒》,李安的《色,戒》也拍出了张爱玲没有写出来的《色,戒》。李安的厉害,李安的温柔蕴藉,打开了《色,戒》藏在文字绉褶里欲言又止却又欲盖弥彰的《色,戒》,李安是在张爱玲的文字地盘上,大开色戒。
    肉体情欲的暴乱
    电影《色,戒》从片子一开头,就充满了强烈的悬疑紧张氛围。李安成功地运用了两种语言的加成,一种是快速剪接、局部特写的电影镜头语言,一种是尔虞我诈、各怀鬼胎的华文牌桌文化语言,只见易公馆麻将桌上一阵兵慌马乱,玉手、钻戒、闲话交锋的影像杂沓,一时间难以分辨是谁的手拿着谁的牌,搭着谁的话,碰了谁的牌,吃了谁的上家,胡了谁的庄。这种电影语言与文化语言的完美搭配,让《色?戒》从一开场就引人入胜,让观众立即进入悬疑片的心理准备状态──不确定中的焦虑与兴奋,也让《色,戒》同时拥有了电影语言、电影类型的「全球性」与特定华文殊异文化的「在地性」。
    于是有时车子开在路上,你会错以为是希区考克的悬疑谍报片,一会又以为是五○年代的黑色电影,转个身却又像是老好莱坞的浪漫通俗剧。李安不愧是李安,这种运「镜」帷幄的大将之风,稳健中见细腻,平凡中见功力。只有李安才有这等电影语言的娴熟,这般电影类型的出入自如。于是《色,戒》从快到慢的影像节奏,配合着由外到内、由表面练达油滑的交际人情到赤身裸体接触的心理挣扎,给出了一个完全「去熟悉化」了的老上海,法国Alexandre Desplat幽沉的电影配乐,墨西哥Rodrigo Prieto光影层次的摄影,再加上香港朴若木平实而不夸张不过度风格化的美术构成,让镜头前的「老上海」有一种特意搭构出来的「假」,假得既熟悉又诡异、既本土又异国、既真实又如梦境,假得恰到好处,假得正好假戏真做。
    但这些镜头语言与文化细节掌握的成功,只能让《色,戒》从一部中规中矩的电影,升级成为一部上等之作,而真正让《色,戒》可以脱颖而出成为一部上上之作的关键,就在《色,戒》最受争议的大胆露骨床戏。有的导演拍床戏是为了噱头与票房卖点,有的导演拍床戏是前卫反判的一种姿态,《色,戒》中的床戏却是让《色,戒》之所以成立的最重要关键。李安的尺度开放,不在于让梁朝伟与汤唯全裸上阵,而在于第一场床戏就用了S/M「虐恋」作为全片床戏的基调。原本明明是麦太太按捺下易先生,走到较远的椅子边,打算演一出宽衣解带的诱惑戏码,哪知易先生一个箭步向前,扳倒大学生王佳芝伪装的麦太太,抽出皮带,绑住她的双手,推倒在床上,强行进入。这种突如其来、反客为主的暴烈,吓坏了业余玩票的女特工,当然也吓坏了戏院里正襟危坐的观众。有必要这样S/M吗?就剧情的合理度而言,S/M凸显了易先生作为情报头子的无感,必须藉由如此暴力的强度,才能在猎人与猎物、掌控与被掌控、占有与被占有的肉体权力关系中,既重复也纾解各种血腥刑求所造成的内在扭曲。
    但仅以这样的角度去理解《色,戒》中的S/M,绝对是不够的。《色,戒》中的S/M,除了要展现权力的掌控,「行房」作为「刑房」的一种扭曲变形,除了要彻底摧毁既定的道德体系与价值系统,更是要在逼搏出身体暴乱情欲的最高强度中,展露出身体最内部、最极端、最赤裸、最柔软的敏感与脆弱,这样的「性爱」才有「致命性」,会让人在最紧要的关键时刻,一时心软怜爱而迷迷糊糊地赔上了性命。在片中这样的「致命性」,让女大学生王佳芝茫然困惑,无助却又迷恋,一次鼓起了勇气,向同学邝裕民与重庆派来的上级指导员老吴坦承自己的无法把持,越往她身体里头钻的老易,就越往她心里头钻。这露骨的不吐不快,让两个大男人目瞪口呆,无言以对。他们不懂也不能懂,易先生与麦太太则似懂非懂,却深陷其中,欲仙欲死。身体的交易,带出了情欲的高潮,而体液的交换,带出了灵魂的交缠。于是几场重要的床戏,透过镜位、景框与剪接的精准安排,透过梁朝伟与汤唯的投入演出,我们看到的不再只是肉体横陈,不再只是变换中的姿势与体位,而是那种击溃所有防线所有自我保护后无助的肉体亲密贴合,有如婴儿般脆弱卷缩的相互依偎。这是王佳芝的「意乱情迷」,也是易先生的「易乱情谜」。动荡大时代中的彷徨无助,都转化成情欲强度的极私密、极脆弱、极癫狂。《色,戒》中情欲影像的强度,传达了极暴戾即温柔,极狂喜即致命的无所遁逃。
    「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阴道」
    然而如此这般肉体情欲的暴乱,会是张爱玲吗?短篇小说《色,戒》成稿于五○年代,张爱玲多次大修大改,一九七七年发表于《皇冠》杂志,一九八三年收录于《惘然记》出版。二三十年的时间过去了,张爱玲究竟琢磨出怎样一个版本的《色,戒》,来铺陈涉世未深的天真女大学生,下了台没下装,想演一出美人杀汉奸的戏码,却因自己一时的意乱情迷而功败垂成。这其中的反讽我们懂,张爱玲用色与戒之间的逗点,疏离了我们惯常对「色戒」等同于「戒女色」的认知,《色,戒》既是美色与钻戒的连结,也是本应由男汉奸犯下的色戒转移到了女特务自身所犯下的色戒,色不迷人人自迷,美人计中的美人反倒中了计。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曾说,「一个女人上了男人的当,就该死;女人给当给男人上,那更是淫妇;如果一个人想给当给男人上而失败了,反而上了人家的当,那是双料的淫恶,杀了她也还污了刀」。就这点观之,王佳芝想给汉奸当上却上了汉奸的当,就算迷迷糊糊给枪毙了,似乎也难博得同情。
    但小说《色,戒》中有破绽,有陷阱,因为其中所涉及的真正缘由与转折我们却不懂,好好一个女大学生为何会爱上一脸「鼠相」的中年汉奸,为了粉红钻戒而感动?为了任务不惜失身而懊恼而混乱而寻觅救赎?是人海茫茫无依无靠的恋父情结?还是单纯因为灯光下易先生的睫毛有如「米色的蛾翅」而生出温柔怜惜之心?就第一个层次而言,我们不懂是因为张爱玲让王佳芝到死也没弄懂自己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但就第二个层次而言,我们不懂是因为张爱玲也不懂,或者不想完全弄懂,而尽在文字里穿插藏闪。而小说《色,戒》的文字犹疑,正是电影《色?戒》影像游移的最佳切入点,让李安拍出了张爱玲没有写出来的《色,戒》,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打开文字的绉褶,用影像探访文字的潜意识,那不干不净不彻底的情欲纠缠。
    因而看完电影《色,戒》后,再回过头来看张爱玲的小说《色,戒》,就懂得李安懂得张爱玲懂得却没说清楚讲明白的那个部份。小说中三处曲笔,隐隐带出王佳芝与易先生的肉体暧昧情欲。第一处点出王佳芝逐渐丰满的乳房,「『两年前也还没有这样嚜,』他扪着吻着她的时候轻声说。他头偎在她胸前,没看见她脸上一红」。第二处则是两人共乘一车,「一坐定下来,他就抱着胳膊,一只肘弯正抵在她乳房最肥满的南半球外缘。这是他的惯技,表面上端坐,暗中却在蚀骨销魂,一阵阵麻上来」。短短几句,强烈的身体官能情欲,明说是易先生,又暗指王佳芝,十足暧昧。第三处则是一连串正经八百的引述,先以一句英文俗谚「权力是一种春药」,作为王佳芝自我心理分析的开场,接着又引谚语「到男人心里去的路通到胃」,指男人好吃,要掌握男人的心,先要掌握男人的胃。但真正要带出的重点,却是紧接在下面的那句「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阴道」。 (上)
  中国时报  2007.09.29
  ■大开色戒---从李安到张爱玲(下)
  张小虹
    此惊世骇俗的话语既出,防卫机制立即启动,百般遮掩,先是考据此语出自某位民初精通英文的名学者,曾以茶壶茶杯的比喻,替中国人妻妾制度辩护(暗指辜鸿铭),接着又执意不相信名学者会说出如此下作的话语,再接着质疑是什么样女人的心会如此不堪,要不是「老了倒贴的风尘女人」,就是「风流寡妇」,并以自己做为反证,为达成任务而跟同学梁闰生发生性关系后,就只有更讨厌他的份。但否认后的否认,曲笔后的曲笔,又回到了核心问体的揭露,「那,难道她有点爱上了老易?她不信,但是也无法斩钉截铁的说不是,因为没恋爱过,不知道怎么样就算是爱上了」,就这样一路由性逃到了爱,又由爱逃到了缺乏经验无从评断。有答案了吗?当然还是没有答案,但依旧不忘加上一笔,再次撇清关系,「跟老易在一起那两次总是那么提心吊胆,要处处留神,哪还去问自己觉得怎样」。此地无银三百两,我王佳芝可不是喜欢惊险刺激、耽溺于鱼水之欢的女人。
    但我们必须说整篇《色,戒》中最大胆最下作最荒唐的一句话,就是「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阴道」,也是张爱玲要一再撇清、一再否认的一句话,当然也就成了最富玄机、最深藏不露的一句话,而好巧不巧,李安的《色,戒》就拍足了这句话,提供了不仅女性版本的王佳芝,也提供了男性版本的易先生(男人的心终究不是通过胃的问题)。《色,戒》的暧昧不仅在于忠奸难分,更在于情色难离,没有大彻大悟,黑白分明,汉贼不两立,没有情是情,色是色,作戏是作戏,真实人生是真实人生。张爱玲冷眼嘲讽了爱国的浪漫与幼稚, 却又在民族大义的框架下,偷渡小眉小眼、小情小爱的谍报版性幻想,但在带出身体情欲真实困惑的同时,还是点到为止,非礼勿视。李安则是腼腆探问「色易守,情难防」的无解,只因色就是情的后门,钻到身体里的就能钻到心里,色与情一线之隔,一体两面,而《色,戒》之所以惊心动魄,就是在那肉体缠缚中,动了真情。
    小说中的结尾,易先生为求自保立即处决了那群大学生,事后想起王佳芝,尚不免自鸣得意,说她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电影中的结尾,那群大学生被带到空旷的南矿场,一字排开的大远景,没有慷慨赴义,引刀成一快的「悲壮」,只有一种无情大时代青春生命的「苍凉」,又可笑又可怜,临到尽头都还迷糊的悲哀。而易先生回到家中,面对王佳芝的空床,厅堂里喧哗谈笑声依旧,只是暗影遮黑了他的双眼。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张爱玲冷,让易先生终究旁观者清,李安温情,让易先生依旧当局者迷。在这一点上,张爱玲毕竟是张爱玲,李安毕竟还是李安。(下)

看电影前看太多影评真是不好

色戒与老电影  李欧梵

李安的《色,戒》在港公演,我竟然看了三次,破了近年来的个人纪錄,原因之一是为了要考证片中引用的其他老电影,这是一件令我这个老影迷大为过瘾的事,我当然乐此而不疲。

看过此片的观眾或许记得:片中直接引用了三部电影的片段:一是女主角王佳芝在香港作学生时候看的《寒夜琴挑》(Intermezzo,一九三九);二是她到上海美琪大戏院看的《断肠记》(Penny Serenade,一九四一);还有一部国產片有待查证,可能是《博爱》──至少在平安大戏院门口贴了一张《博爱》的海报招牌。

除此之外,还有影院牆壁上的其他影片广告,我所看到的计有:《Destry Rides Again》(一九三九,马莲黛德丽Marlene Dietrich)和占士史都华(James Stewart)主演的西部片;《Suspicion》(《深闺疑云》,希治阁导演,加利格兰(Cary Grant)、琼芳婷(Joan Fontaine)主演,一九四一);还有一部《月宮宝盒》(《The Thief of Bagdad》,一九四○),这是我幼时在台湾最喜欢看的一部彩色影片,因为內中有魔毡和飞马的特技镜头,当年在上海也极卖座。妙的是当年最卖座的电影《乱世佳人》(一九三九,次年在上海公演了整整两个月)卻不见蹤跡,想是李安故意安排的,因为其他中外导演在以上海为背景的影片中引用得太多了。

到底这些老电影与《色,戒》的关系如何?表面上看只不过是活动佈景,其实不尽然,因为张爱玲年轻时候也喜欢看电影,而且还为一本外国人办的英文杂誌写过国產片的影评。李安要向张爱玲致敬,所以当《色,戒》中王佳芝(汤唯饰)和邝裕民(王力宏饰)在一家电影院密会时,银幕上演的也是一部国產片(是否就是《博爱》,有待考证),而且內中的演员說的是上海腔的国语。

西片中引用老电影的例子比比皆是。最近的例子是《缘份的天空》(Sleepless in Seattle,一九九三),內中几个人物看旧片《An Affair to Remember》(《金玉盟》,一九五七)痛哭流涕,其实新片的情节本身就故意抄袭这部赚人眼淚的经典旧片。但《色,戒》並非抄袭,也並非故意向张爱玲致敬,而是李安用老电影来「重现」(represent)老上海的都市文化面貌,並从而反映片中人物的心态,因此使得改编后的情节和气氛更为多彩多姿。这就不简单了。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有两种电影院:富丽堂皇的影宮式的戏院如大光明、国泰、南京、美琪等专演首轮荷里活西片,有的还装有冷气和「译音风」(即座位后的耳机,可以听同声翻译);另一种则是二轮影院,如原著小說和影片中的平安戏院,专演二轮西片,有时也演国產片。在首轮戏院中可以看到《断肠记》,但在二流的平安戏院才看到那部一九三九年的西部片和国產片《博爱》。李安在「时代背景」方面可谓费尽功夫,即使我再考证,也看不出什麼破绽。

然而,我还是有鲇好奇:为什麼西片选了《断肠记》而不选希治阁的《深闺疑云》?两片同是一九四一年的產品,但就情节上的连系而讠,后者似乎与《色,戒》更能拉上关系,因为该片描写一个家庭主妇怀疑她的花花公子丈夫蓄意谋杀她,恰可与《色》片中的悬宕和杀气配合。但《断肠记》的故事都是一部「肥皂剧」(soap opera),說一对夫妇收养一个婴儿,在情节上故意赚人眼淚,该片导演佐治史蒂芬斯(George Stevens)也是名匠,而且两片皆由加利格兰主演。《色》片中引用了一小段,也不过几秒钟,片中那对夫妇溫文尔雅,当然看不出来是让人落淚的「肥皂剧」,卻和加演的新闻宣传片形成強烈的对比,只见戏院中的观眾喧鬧讲笑,根本不理银幕上日本和汪精衞政府的宣传。这一段细节,在香港学者傅葆石的学术著作《上海和香港:中国电影中的政治》(原为英文,中文译本即将出版)中也得到印证。李安亲自对我說:本想用《深闺疑云》,但又怕情节太接近了,所以用了这部片子,为的是造成两种不同气氛的对照,真是煞费苦心。然而我还是有鲇怀疑,說不定內中还有个人的原因吧,因为李安自己就喜欢看此类涕淚交零的电影,多年前他曾公开在《纽約时报》的一篇访问稿中承认:他最喜欢的老电影就是李翰祥导演的黃梅调《梁山伯与祝英台》。因此也有研究张爱玲的行家批评李安在《色,戒》中注入太多的溫情和色情,与原著小說中的冷雋晦涩、甚至略带反讽的风格不合。但我仍然认为《色,戒》的改编是成功的,甚至青出於蓝,因为片中的溫情和色情也被「压抑」在一个大时代的历史框架之中,这是大手笔,即使失败,也比张爱玲故意隐晦和避重就轻的手法不同。对我来說,张爱玲未免太过隐晦了。

问题是:涕淚交零在历史文化「框架」中的意义又是什麼?国產片中不乏哭哭啼啼的伦理片,把伤感推到极致,但也把人物的个性定了型,只不过反映了所谓「时代的悲剧」,沒有反讽意义。然而《色,戒》中的伤感並非如此,而是对角色的成长过程与故事情节的进展有綠叶衬红花的烘托作用。片中的王佳芝在香港看《寒夜琴挑》的时候,还是一个情窦未开的少女,所以被片中情节感动得淚流满面。《寒夜琴挑》也是一部肥皂剧,故事敍述一个年经貌美的钢琴教师(英格烈褒曼饰,也是她主演的第一部英语片)教一位有妇之夫的小提琴家女儿弹钢琴,两位演奏家当然日久生情,但私奔之后他又舍不得家庭而回来了。倒和张爱玲的另一篇小說《不了情》有几分相似,只不过《不了情》中是她离开了,《色》片中王佳芝在影院中哭成一个淚人儿,原因何在?是否有点影射她此后爱上一个有妇之夫的命运?从这部老电影的出品年代(一九三九)就知道,那个时候的香港依然是一个对战火不闻不问的英国殖民地,当时港人的贵族学生也不见得那麼爱国,所以流亡到此的岭南大学的那群学生要作爱国宣传。大战前夕香港的气氛,在张爱玲的《色,戒》中轻描淡写而过,而且语带讽刺,但李安卻在香港这段故事中加油加醋,甚至不惜到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和槟城去拍外景,以重现当年的殖民地气氛,真是用心良苦。所以我初看时竟然一廂情愿地以为引用的是《北非谍影》,该片情节有一段特別感人:英格烈褒曼在德军进佔巴黎那一天与堪富利保加谈情說爱,相約在火车站私奔,大雨之中她卻沒有出现。我至少看了不下七八次,每次看到此处就热淚盈眶(原来我也是一个溫情主义者,和李安一樣)。然而《北非谍影》出品於一九四二年,《色,戒》中的王佳芝当然看不到。

片中还有一场学生杀人的戏,据闻香港观眾看到此处竟然笑声四起,怎麼那个坏蛋(由一位香港的喜剧明星饰演)还不死?!也许年轻一代的影迷早已看惯了血淋淋的暴力镜头,觉得这段戏演得太差了,而且颇为虛假,又有谁想到內中的文学指涉意义?我曾在另外一篇文章中指出:这个场面的「原典」就是莎士比亚的《凯撒大帝》,而「近典」则是贝托鲁奇(B. Bertolucci)的名片《共谋者》(The Conformist,一九七○,李安当然看过),內中也有几个法西斯党杀手刺伤流亡教授的场面。《色》片中这段戏演得笨手笨腳,不但与这几个学生初出茅庐的背景相符,而且更引出另一种「戏中戏」的反讽意义;作间谍和干暗杀的勾当,也像是演一场戏,但卻是玩真的,必须假戏真作,所以王佳芝后来也动了真情,这一切都是从她喜欢演戏和看电影而来的。张爱玲在小說中故意保持了心理描写上的距离,但李安卻动了真情,在王佳芝这个角色上花了极大心血,甚至承认拍此片犹如进了一次地狱,而这个「地狱」是什麼?我认为就是上海沦陷时期(一九四一至一九四五)的历史。

註:《寒夜琴挑》在坊间可以买到,是多片装《英格烈褒曼片集》中的一张。《断肠记》和《博爱》二片我至今遍寻未获。另一部描写上海外侨在日据时期被关进集中营的影片是史匹堡的《太阳帝国》(Empire of the Sun,一九八七),颇值得一看,但气氛与《色,戒》大相逕庭。

星期二, 十月 09, 2007

《读书》

能不能别再发睁着眼睛说瞎话的关于大众文化的评论文章了?这部分从来就是读书里最垃圾的,可惜又是最难让人“看不懂”的。就这些破文章我还不如看三联生活周刊。你想表现学问表现理论也不能以给大众扣帽子为手段啊。自己树个靶子再自己一通乱批,真TM无聊。

赴台人员审批表

(一)本表应由赴台人员所在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用钢笔或毛笔填写。

(二)填表时,必须认真负责,如实反映情况,逐项填写清楚。“政治表现”栏内应填写“文化大革命”中的表现和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态度;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方面的表现和一九八九年春夏之交政治风波中的表现。

(三)凡本表中未包括的项目,又需要加以说明的,可填写在备注栏内。

(四)本表应按期归入本人档案。

星期二, 十月 02, 2007

陈珊妮

现场相当好。不过聊天系的部分发挥欠佳,今天好像灵感不是很够的样子。我完全低估了陈小姐的魅力,原来陈小姐的饭屎实力比花生都不差。原本我以为陈楚生一退场人就能走掉大半,没想到小mm和大婶们走掉后竟然更挤了,差点没给我挤成烂泥。

照片如下。前面立着n个竹竿严重遮挡我的视线,拍了近两百张,就几张是清楚的。为此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明天早上起床后颈椎和大臂肯定是要废掉的。

洗我的烂泥鞋去了。

http://fuguepiano.yupoo.com/

星期一, 十月 01, 2007

Good luck, Beijing

 DSC00616small2

我当然不会拒绝批判奥运的意识形态性,但我想不到有什么理由拒绝那些真的由奥运所唤醒的美好字眼。

八月份的测试赛,最得到好评的是志愿者的工作。当你真正亲临现场见到他们的微笑的时候,我相信你首先想起的一定不是“这只不过是面子工程而已”。其实你也很难理解,照片上这些人心甘情愿拿着和他们的学历能力完全不成比例的薪水,来当“勤俭办奥运的牺牲品”。对于奥运,即使你完全不屑于它表面的光鲜体面,但为了这些没有名字的人,请祝福北京。

再见,我的同事们;再见,0895号志愿者。时间会记住你们所做的一切。

星期六, 九月 29, 2007

reloaded

今天,用机器人一样的速度整理完了第三批116名赛时实习生的人事材料。到最后一个的时候,突然就放慢了下来,隐隐地不知是失落或是不舍。

在奥组委的工作就这样尘埃落定。

几乎还来不及回味这三个月的酸甜苦辣,马不停蹄地,就要开始另一段黑暗得多的旅程。从此以后,大概再没有消极度日自我宽容的余地。

一起走这不归路罢。

星期四, 九月 27, 2007

嗯,先看这个过瘾

中国时报 2007.09.25 
如此浓烈的「色」,如此肃杀的「戒」
龙应台

 「所有的尺寸都是真的,包括三轮车的牌照和牌照上面的号码。」李安说。

 我问的是,「色戒」里老上海街景是如何拍出来的。他说,他的研究团队下
了很深的工夫,而上海制片厂也大手笔地重现了上海老街。

 抢救一段灰飞烟灭的历史

 「建筑材料呢?」「也是真的。」

 我已经觉得不可思议了,但是再追一句:「可是,街上两排法国梧桐是真的
吗?」

 「一棵一棵种下去的。」李安说。

 他提醒我,第二次再看时,注意看易先生办公室里那张桌子。民国时代的桌
子,他找了很久,因为大陆已经没有这样的东西。桌上所有的文具,包括一只杯子,
都费了很大的工夫寻找。

 「你有没有注意到易先生办公桌后侧有一个很大的雕像?」

 啊?没有。

 「是钟馗。搞特务的都会放个钟馗在办公室里。」

 李安并非只是在忠实于张爱玲的原著,他是在设法忠实于一段灰飞烟灭的历
史。易先生进出的门禁森严的后巷,还真的就是当年七十六号特务头子之一李士群
的住宅后巷。

 香港又怎么拍的?香港的老街根本拆光了,大学生坐电车那些看起来像中环
德辅道的镜头,怎么来的?

 「那是槟城和怡保。那里的街屋和老香港一样,但是保留得很完整,只是马
来西亚的屋顶是斜的,所以要作些电脑处理。」

 戏里戏外 人生层层交织

 「那电车怎么来的?」

 「特别做的,真的电车。」

 学生演戏的部分,是在香港大学陆佑堂里头拍的。一九一○年代的建筑,立
在山头,仍旧风姿绰约。拍学生演戏的那一段,李安觉得全身起鸡皮疙瘩,因为影
片里的一切,都是他自己在台北国立艺专第一次演话剧时所经历的:大学礼堂的舞
台,纯真年轻的学生,从演戏里头发挥自己又找到自己的奇异经验,演完以后大夥
兴奋地去吃宵夜,空空的街上下著小雨…

 李安在叙述,我看着他的眼睛,很大的眼睛,温煦、诚恳,但是很深刻。这
里有好几层的人生和故事交叉重叠了:二十岁的李安和二十岁的王佳芝、邝裕民,
过去的年轻演员李安和现在的年轻演员汤唯。从前和此刻,戏里和戏外,剧本和人
生,层层交织。

 在寻找易先生的办公桌时,浮现在李安脑里的是「小时候爸爸会用的那种桌
子。」「色戒」在寻找的,是爸爸的时代会看的电影,会哼的歌,会穿的衣服,会
摆在书架上的书,还有民国的口音。一口京腔普通话的汤唯得上课改学南方的国语。
梁朝伟、王力宏、汤唯上了三个月的课,要读「未央歌」、「蓝与黑」,要看尤敏
主演的「星星月亮太阳」,要听当时的流行音乐,要读戴笠和胡兰成的传记和作品,
要熟悉张爱玲作品里的每一个字,要进入一个有纵深的、完整的历史情境。

 现在若不拍 就会永远沉没

 很深地「浸泡」在那个历史情境里,李安说,拍到后来,几乎有点被「附身」
的感觉。「是张爱玲的作品找我,不是我找它。这段历史,就是要被留下来。」

 「可是他们这个年龄的人距离那个时代,太遥远了。」似乎说得口都干了,
他喝了一口茶,继续,「我们这一代还知道一点点,我们这一代不拍这电影,将来,
就永远不可能了。」

 我看着李安。这是香港中环的四季酒店,接近晚上十一点,我突然发现了
「色戒」是什么。

 它是李安个人的「抢救历史」行动。也许是张爱玲小说里人性的矛盾吸引了
他,也许是张爱玲离经叛道的价值观触动了他,也许是小说的电影笔法启发了他,
但是,真正拍起来,却是一个非常个人的理由,使得他以「人类学家」的求证精神
和「历史学家」的精准态度去「落实」张爱玲的小说,把四○年代的民国史──包
括它的精神面貌和物质生活,像拍纪录片一样写实地纪录下来。他非常自觉,这段
民国史,在香港只是看不见的边缘,在大陆早已湮没沉埋,在台湾,逐渐被去除、
被遗忘,被抛弃,如果他不做,这一段就可能永远地沉没。他在抢救一段他自己是
其中一部分的式微的历史。

 把张爱玲褪色的胶卷还原

 「话剧团的部分在港大陆佑堂拍,你知道陆佑是什么人吗?」

 他摇头。

 「你记得民国五十三年,有架飞机因为劫机在台中附近掉下来,死了五六十
个人,很多电影圈的重要人物,里面有个人叫陆运涛?」

 「当然知道,」李安说,「他是电懋电影的创立人,『星星月亮太阳』就是
他的。他那时先来花莲,还有雷震跟赵雷,我那时九岁,还跟他们一起照相,印象
很深刻。」

 「陆佑,就是陆运涛的父亲。」

 啊…他不说话了,可是我们可能都在想一样的事情:历史的许多蛛丝马迹,
看似互不相关,却会在你毫无准备的时候蓦然浮现,彷佛它找到了你。张爱玲在一
九三九年拎著一支大皮箱来到港大校园,许地山是她的系主任。战火开打时,她在
陆佑堂的临时医院里作学生看护,外表清纯的女学生心里深藏著一个人性X光照相
机,喀擦喀擦拍下人世的荒芜。二十几岁的港大女生张爱玲,是否料到七十年后在
陆佑堂,有个李安试图把她褪色的胶卷还原?

 床戏演得那样真实,那样彻底,使我对两位演员肃然起敬,但是,如果不是
演员对导演有极度的信任,这样没有保留的演出是做不到的。李安是如何说服演员
在这部电影里,激烈而直接的性,是必要的呢?

 我相信它的必要。

 张爱玲的这篇「不好看」的小说,之所以惊世骇俗,主要是因为小说中违反
世俗的黑白不分、忠奸不明的价值观。一般的作者去处理女特工和汉奸的故事,难
免要写女特工的壮烈和汉奸的可恶。张爱玲的女特工却因为私情而害了国事,张爱
玲的汉奸,也不那么明白地可恶,长得「苍白清秀」,最贴近的描述,透露的倒有
几分可怜:「此刻的微笑也丝毫不带讽刺性,不过有点悲哀。他的侧影迎著台灯,
目光下视,睫毛像米色的蛾翅,歇落在瘦瘦的面颊上,在她看来是一种温柔怜惜的
神气。」

 猎人与猎物 角色很吊诡

 更「严重」的是,女特工之所以动情,那情却也不是一般浪漫小说里的纯纯
的爱,而是,性爱。「事实是,每次跟老易在一起都像洗了个热水澡,把积郁都冲
掉了,因为一切都有了个目的。」征服一个男人通过他的胃,「到女人心里的路通
过阴道。」如果王佳芝背叛了她的同志,是由于她纯纯的爱,她还可能被世俗谅解
甚至美化,但是,她却是因为性的享受,而产生情,而背叛大义,这,才是真正的
离经叛道,才是小说真正的强大张力所在。「她最后对他的感情强烈到是什么感情
都不相干了,只是有感情。他们是原始的猎人与猎物的关系,虎与伥的关系,最终
极的占有。」就权力的掌控而言,易先生是「猎人」,王佳芝是「猎物」;就肉体
的释放而言,王佳芝可能是「猎人」,易先生是「猎物」。

 因为有如此浓烈的「色」,才会有危险而肃杀的「戒」。易先生把一枚「戒
指」圈在王佳芝的手指上,究竟是易先生施「戒」于王,还是王是易先生的「戒」,
恐怕是一个辩证关系、互为连环。「虎」和「伥」是什么关系?「伥」和「娼」又
是什么关系?在小说里,性写得隐晦,但是张爱玲彷佛给李安写了导演指示;「到
女人心里的路通过阴道」,是一个写在剧本旁边的导演指示。导演完全看见了性爱
在这出戏里关键的地位,所有的戏剧矛盾和紧张,其实都源自这里。

 性爱精准拿捏 张力濒断裂

 李安对性爱的拿捏,非常精准。头一场床戏的暴虐或可被批评为缺乏创意,
因为专家会指出,这种性的暴虐在纳粹电影里常会出现,用来凸显「权势就是春药」
的主题。但是在其后的床戏中,两人身体之极尽缠绕交揉而神情之极尽控制紧绷,
充分呈现了两人对自己、对命运的态度:易先生对战事早有坏的预感,知道自己前
途堪虞。王佳芝更是走在火烫的刀山上,命提在手里。两人的表情,有绝望的神色,
性爱,是亡命之徒的唯一救赎也是最后一搏;加上一张床外面的世界是狼犬和手枪,
暗杀和刑求,阴雨绵绵,「色」与「戒」在这里做最尖锐的抵触对峙,李安把戏剧
的张力拉到接近断裂边缘。

 张爱玲曾经深爱胡兰成,胡兰成曾经伤害张爱玲。张爱玲对于「汉奸」胡兰
成,有多么深的爱和恨?不敢说,但是在「色戒」里,王佳芝身上有那么多张爱玲
的影子,而易先生身上又无法不令人联想胡兰成。

 「色戒」会让张爱玲涂涂写写三十年,最后写出来,又是一个藏的比露的多
得多的东西,太多的欲言又止,太多的语焉不详,太复杂的情感,太暧昧的态度,
从四十年代她刚出道就被指控为「汉奸文人」这段历程来看,「色戒」可能真是隐
藏著最多张爱玲内心情感纠缠的一篇作品。

 深度掌镜 窥见极致艺术

 「色戒」,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写郑苹如和丁默?的故事,实际上,那幽微
暗色的心理世界,那爱与恨、「猎人与猎物」、「虎与伥」的关系、那「终极的占
有」,写的哪里是郑苹如和丁默?呢?李安说,他让梁朝伟揣摩易先生角色时,是
让他把丁默?、李士群、胡兰成、戴笠四个人的特质揉合在一起的。汤唯演的,是
王佳芝和张爱玲的重叠。

 性爱可以演出这样一个艺术的深度,Bravo,李安。

————————————

ps,在ptt上先看到的,下面的re文,有个人很正经地质疑:从来不属于台湾的历史,何来抛弃一说?

sigh,我只能sigh

星期二, 九月 25, 2007

在上传Eternity and a Day的ost

纯音乐,所以用了320kbps,整张专辑要109m了,先传几个主题吧,最重要的那个主题传了两个变奏。如果同志们有兴趣的话再上传别的。

改天再搞一张Ulysses' Gaze

——————

在根目录里又上传一首the post modern life,是久石让给《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配的主题音乐。这个实在是,终于啊!让我给找到了。当时我们多喜欢啊。

星期日, 九月 23, 2007

照片在此

http://fuguepiano.yupoo.com/?page=1

巴伦博依姆跟萨义德一样帅。

另,貌似有郎朗出场的十场已经全部被各种企业包圆了。今晚是招商局。

这就是国际音乐节啊。

星期六, 九月 22, 2007

我觉得我

已经非常努力争取了。抽门票我都没这么积极。
我给去过的不太熟的师兄发了email。我给四个学校发了email。给GF写email写到三点半。(就是我写那么长他能看么?)这些事儿搁以前肯定我是不会干的。我是多么被动且好面子又好吃懒做的人。

自打2007年开年以来我好象还真做了不少以前打死也不做的事。到最后还是一场空。到目前为止也是这样,什么戏都没有的状态。没有任何回音。其实我把这件事儿象征化了,虽然我不太可能彻底扔掉那点无病呻吟的本性,我也得表现出在现代涩会生存滴能力啊。过去我得巴望着别人推我走,现在不可能了。

至于到最后成不成,随便吧那就。也可能07年这一年,就是让我受惩罚的。

星期四, 九月 20, 2007

新出了一套Walter Benjamin Studies丛书和一套本雅明文选

看了一下前者是Andrew Benjamin搞的,应该比较靠谱
其实也不新,前者04年出的后者06年,在中大时还无缘一见
这世界变化快啊

今日旁听社会学系研究生课程,本来我是去补习古典理论的,结果李康的syllabus放眼一看全是文化研究的内容。再看推荐书目,一本原典都没有全是各色社会理论教程,再再看期末考核方式,竟然只能从社会学的所谓国际核心期刊里找5篇文章写读书报告,然后如果要引用中文资料,只能从中文的社会学某几本核心期刊引用,否则就是“品味”有问题。

当即心里冒出俩字:我靠!

但我还是决定去忍受这一个星期两大节每节180分钟的课。我要尽量排除抵触情绪,尽量理解社会学家的思路。丫说,我会多讲齐美尔本雅明之类。哦好吧。

星期三, 九月 19, 2007

看high了...

http://www.cecs.nctu.edu.tw/ec-01.html

必须要有对话啊,必须要有真正的碰撞,必须要发现自己卡在哪里,然后诚实地表达,共同商议,甚至吵架,然后才有刺激啊才有思考啊。一个人冥思苦想的结果那就是抑郁..

我们所有的讲座都没有形成这个局面,那能有啥效果啊。

星期二, 九月 18, 2007

我现在的状况是

旧的久久不去,新的仅供yy。一边读士绅一边想着填充今后几个月的各种可能,躁动不安。再这样下去填充今后几个月的只能是士绅了
......

渐渐戒掉挂bbs的瘾。
明天第一堂课,没有选,好像没有什么意思。好歹我有课上了。

星期日, 九月 16, 2007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访问blogspot

pkblogs不好用了,看这里吧

http://www.gseeker.com/50226711/ieblogspotaeaeieeeie_85030.php

注意comments里面的信息

我觉得最方便的是修改hosts,不过随时有可能失效。无所谓,失效了再换新的。

  以XP为例,用记事本打开下面的文件:
C:\WINDOWS\system32\drivers\etc\hosts
  再手动添加下面的内容即可:
72.14.219.190 blogspot地址
  比如:
72.14.219.190 googleblog.blogspot.com
  用这个方法,将你经常访问的blogspot blog给添加进去,每行一个,即可以正常访问它们了。记得修改完后,保存一下。
  读者"GG GG"在邮件里建议大家共同参与编辑下面的Hosts wiki页面: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gpi/web/hostwiki
  即把自己的blogspot blog地址添加进去。理论上,当所有blogspot用户都参与了编辑后,就得出了一个"无敌"的Hosts文件,拥有它,blogspot就可完全正常访问了。虽然有点"愚公移山"的味道,但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一些。

————————

把歪脖代理列表也贴这里好了

 http://www.managemycontract.info/
http://www.avoidinvestmentfraud.info/
http://www.removemesothelioma.info/
http://www.tradecfd.info
http://www.ipoinvestment.info
http://www.datingmen.info
http://www.nasdaqinvestment.com
http://www.datingladies.info
http://www.instantmastercard.info
http://www.bebotoday.info
http://www.bebospace.info
http://www.schoolsportscar.info/
http://www.schoolinternet.info
http://www.proxyrank.net
http://www.mybebo.info
http://www.likespiderman.info
http://www.beboanywhere.info
http://www.universityaccess.info
http://www.schoolbackdoor.com
http://www.myspacetoday.info
http://www.myspaceanywhere.info
http://www.facebookanywhere.info
http://www.txwh.info/

这样吧

还是在space更新好了。

好像是,连google pages都2了。要到哪一天,金盾才能把space也干掉呢?

星期六, 九月 15, 2007

太阳照常升起

姜文太牛逼了,智商太高了。我的意思是说,有几个人能得到他这样的待遇呢,这么一部电影出来到现在,没几个人敢质疑的。大家都太喜欢姜文了。他也一点不含糊,在电影里借着老婆的嘴警告大家,只能说你没懂,不能说你没看见。

看见了,多么“魔幻”,华丽,声色斑斓的电影。然而我什么也没感受到。包括最后那个生孩子的段落。姜文,做那么大铺垫,还为这个专门搞了一列火车,整得像奥运会开幕式一样盛大,我要是他老婆那个角色我就想,你让我情何以堪啊!

姜文多牛逼啊,大家都特别为他着想,都想着法子证明自己如何贴近他的心。那天和导师吃饭,导师还提,怎么姜文没有得奖!(当然,那时候片子还没上)我们都是仰着头看姜文,不像陈凯歌,那么知识分子的一个人,大家都俯视他,都拿他开涮。到现在也没看见有人拿姜文开涮的,虽然两个小时的电影放映过程,有一半的时间大家笑得东倒西歪,笑得就好像在看疯狂的石头。如果我们完全不能理解和谅解无极,凭什么我们都可以谅解姜文呢?凭什么我们看黄秋生讲丢你老目的时候还得想这句话有什么狗屁寓意。当然,无论从哪个方面,太阳的智商是比无极高,手段也高。孙孟晋说的多好,姜文是对着土地谈哲学,陈凯歌是对着太空谈哲学。可是架不住本质是一样的,一样的浮夸。

那么多人都在说,这是姜文的内心世界,是姜文的私人电影,怎么就没有人说,这是姜文的自恋电影呢?

这部片子要说有什么真的让我印象深刻,我只能说,陈冲的性欲真强啊。

PS:看完这个片子我觉得,姜文大概可以做一个不错的舞剧导演,都关心形体,色彩,意象,姜文的品味还是要比张艺谋高一点。

太阳照常升起

姜文太牛逼了,智商太高了。我的意思是说,有几个人能得到他这样的待遇呢,这么一部电影出来到现在,没几个人敢质疑的。大家都太喜欢姜文了。他也一点不含糊,在电影里借着老婆的嘴警告大家,只能说你没懂,不能说你没看见。

看见了,多么“魔幻”,华丽,声色斑斓的电影。然而我什么也没感受到。包括最后那个生孩子的段落。姜文,做那么大铺垫,还为这个专门搞了一列火车,整得像奥运会开幕式一样盛大,我要是他老婆那个角色我就想,你让我情何以堪啊!

姜文多牛逼啊,大家都特别为他着想,都想着法子证明自己如何贴近他的心。那天和导师吃饭,导师还提,怎么姜文没有得奖!(当然,那时候片子还没上)我们都是仰着头看姜文,不像陈凯歌,那么知识分子的一个人,大家都俯视他,都拿他开涮。到现在也没看见有人拿姜文开涮的,虽然两个小时的电影放映过程,有一半的时间大家笑得东倒西歪,笑得就好像在看疯狂的石头。如果我们完全不能理解和谅解无极,凭什么我们都可以谅解姜文呢?凭什么我们看黄秋生讲丢你老目的时候还得想这句话有什么狗屁寓意。当然,无论从哪个方面,太阳的智商是比无极高。孙孟晋说的多好,姜文是对着土地谈哲学,陈凯歌是对着太空谈哲学。

那么多人都在说,这是姜文的内心世界,是姜文的私人电影,怎么就没有人说,这是姜文的自恋电影呢?

好吧,身为姜文的粉丝,我只能说,这是一部不错的喜剧片。

星期五, 九月 14, 2007

星期三, 九月 12, 2007

静养。思过。

一切暂停。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缓过来。也许就缓不过来了。

星期日, 九月 09, 2007

威尼斯怎么搞的这么没趣

不知道如果不是张艺谋当头的话我会不会有完全相反的感受。

Anyway,再次祝贺李安。不过,仍然不觉得《色戒》作为小说是多么出色的作品。

星期六, 九月 08, 2007

歪脖2.0时代

下了windows live mail的整合软件包,算方便。我还是比较习惯于开着软件而不是一大堆网页实时接收更新。rss做的不好,竟然是通过本地服务器收,blogspot, feedburner等等被盾网页一概收不了,还是只能上google reader. 线上相册仍然包含在space里。讨厌。
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把folders整合进去。

fanfou.com,复制twiiter的东西,支持绑定msn,qq,gtalk。有嵌入blog的插件。

copy自百度知道(百度知道也是个大大滴好东西):饭否网(fanfou.com)是校内网创始人王兴(这人专职盗版啊,眼光还不错)从校内网离职后创建的一个个性网站,也是是Twitter模式的微博客。Twitter的主要功能是用户可以通过Web、IM、手机等方式随时发表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今年年初开始在美国流行,但其商业价值尚存在争议。目前国内已经出现饭否、叽歪等多家模仿者,其中饭否是最大的一家。 网址是:www.fanfou.com。大家有时间去玩玩,挺不错的。

微博客算个比较新鲜的东西,对某些觉得更新一篇博客都是浩大工程同志很合适啊,发一两句话就行了。而且重要的是,从注册到操作非常非常简单。我觉得这玩意儿相当适合几个人的小圈子交流,而不需要动用到论坛的形式。

且上班期间这这玩意儿对我很有用,可以作为变相聊天软件,因为有手机版。某些msn不想上线的同志可以通过这个给我发消息。具体方式就是用饭否绑定msn,然后给msn上的饭否联系人发消息就可以发布了。我就能通过一直在线的饭否机器人收到消息。

我的帐户:fanfou.com/flaneurleo

顺便一提,按老鲍在The Object System里的看法,这些新玩法都属于枝节性功能,实质上木有任何“新”的地方,还会妨碍真正的技术革新。老百姓们都掉进这种资本主义“新”的拟像的陷阱里喽。八过如果换成德赛都,丫肯定不会这么讲。再微小滴变化都可能又开辟一条张扬主体创造性滴新路。其实,从总体效果而言,我个人还是站在老鲍这边。The Object System灰常精彩,可惜的是被我选来写读书报告,这一写了读书报告吧,再好的书也不想再看第二遍了。

星期四, 九月 06, 2007

《礼物》

这是我听的第一首许巍的歌,而它是大二某个晚上陈曦传给我的。
我想亚大概已经不记得了吧。

分别被论文和出国焦虑症搞的心烦意乱的我们甚至这么多天都没有好好说过什么话。我也知道丫本身不可能,现在更没有心情酝酿什么伤感。可是亚启程的时候,虽然总是因此被嘲笑太做作,我终于还是抑制不住要自作多情地难过一番。我的难过真的不是因为这四个月。两年前我离开的四个月里我看得到的是新生。而今天看到的起点,却同时是一个终点。
晚上我问维,为什么我们才这么年轻,就总是要想到衰败的那天。大概是我太怨了,或者真的是太作,我根本不能阻止自己去对一切感到悲观。要知道有些事情是连爱情都办不到的,我从来就不觉得爱情可以消除孤独感,它只是让你不会寂寞而已,大部分时候还要让你更加地去承受隔膜。可是所有人的人生似乎就只能往那里去走了,到最后用家庭生活将自己整个封闭起来。

很快我们就会在同一个岔路口朝向三个不同的地方去走。其实,这一切已经开始了。我们不能再相互依赖,因为对待生活太过挥霍,已经没有剩下什么够用来承担焦虑互相安慰。而总有一天,要对彼此持续的颓丧感到厌倦。
这不过就是所谓成长而已,我们总要开始渴望有属于自己独立而强大的小世界,然后我们就变成a one, and a two。

我知道其实陈曦可以的,虽然已经很久不用偶像这个词来称呼她。
我想至少,你还记得你最初的样子。而我,即使我最终需要为我的消极付出什么代价,但至少,我该感谢我始终还拥有这个礼物。

星期三, 九月 05, 2007

保重

星期六, 八月 25, 2007

看我们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就是牛逼啊


清华迎新 开卖学生专用自行车

昨天(22日,下同)是清华大学新生报到的日子。为避免去年“新生家长露宿操场”的一幕再发生,清华今年将通宵开放一处千人食堂,并提供免费饮食,供送新生的家长休息。记者还发现,为治理校园自行车失窃难题,清华出了狠招:特地定制了1000辆“清华学生专用自行车”,并逐一将购买者的学号喷在车瓦盖上,为每辆车建立档案,车主要想卖车、换锁都需经过管理部门验明正身。 昨天上午,记者在清华的新生报到区发现,一个帐篷里正在向新生出售自行车。这种喷成“清华紫”色的自行车在大梁上印有醒目的“清华学生专用车”的字样,车前叉上还印有清华校徽。新生买车后,工作人员就会当场在车瓦盖上喷上车主的学号。要想买车,新生要凭录取书,还要签一份承诺书,内容包括“本人自愿服从和配合检查,转卖或转让时到校综合治理办办理相关手续”等。学生专用车售价175元(不包括车筐、车锁),记者了解到,昨天一天就卖出了近600辆。

清华物业管理中心综合治理办的胡主任告诉记者,清华今年从天津专门定制了1000辆这种自行车。“说它防盗,是靠我们的一套制度。”胡主任介绍说,清华园内的岗亭、巡逻队将随时检查骑专用车的车主证件,此车出校更要严查证件,“这样小偷就不愿偷这种车了,因为卖不出去。”此外,车主如果想把车转卖、转让,或者车钥匙丢了需要撬锁,都要到综合治理办验明正身,出具证明后才能实现。“每辆卖出的车我们都建一个档案,跟踪管理,没有我们的证明,学生服务区的10多个修车点不会给任何人撬锁。”

但记者发现,清华园内众多的修车摊点似乎还没有都得知并认可这一规定。在紫荆楼通往校东门的林阴道边,记者找到一个修车点。修车师傅已经知道了“专用车”的事,但他告诉记者:“任何人拿学生证来我们就给撬(锁)!”记者提醒他专用车上喷有车主的学号,如果学号和本人对不上就不该给他撬锁,他不在乎地回答:“那个我也会喷。你想喷什么我就给你喷上什么!”
——————————
昨日看到经管学院门口一水的全新紫色清华大学学生专用车,那场面实在是深深震撼鸟我。我认为今后清华还可以再得一名,就叫大石桥外卖学院。

星期一, 八月 13, 2007

中国政治坐标系测试

我的结果:政治立场坐标(左翼<->右翼)0.85,经济立场坐标(左翼<->右翼)-0.75,文化立场坐标(保守<->自由)0

本来我一看到保守自由这种分法就没有了兴致,但既然大家都做了,权当消磨时光吧。这套题里很大一部分题目定义模糊前提可疑,且用这种简单一刀切的方式,左派老师们看到那是必批无疑。
针对这套题我是无话可说,不过左右的问题, 前几天才和雨柔聊过,之前还为这个莫名其妙跟曦同学吵了一架...讲这个话题要慎之又慎,目前我不觉得自己已经有能力讨论这个问题。继续观望。但有一点,不管现实怎么模糊,立场,还是要有的。否则一步也走不出去。

星期五, 七月 13, 2007

《读书》

“回顾读书近一个月的风波,有个苗头闪露出来,一向敌视读书的自由派和一度容忍它的官方体制,有意无意地形成了一股合围读书的力量(是否巧合以我目前所知还无法判断),从不同的方向施压,相当地意味深长。”

http://www.douban.com/group/dushu/
http://bbs.99read.com/dispbbs.asp?boardID=18&ID=114601&page=1
在豆瓣的《读书》小组看吧,就不废话了

《读书》

“回顾读书近一个月的风波,有个苗头闪露出来,一向敌视读书的自由派和一度容忍它的官方体制,有意无意地形成了一股合围读书的力量(是否巧合以我目前所知还无法判断),从不同的方向施压,相当地意味深长。”

http://www.douban.com/group/dushu/
http://bbs.99read.com/dispbbs.asp?boardID=18&ID=114601&page=1
在豆瓣的《读书》小组看吧,就不废话了

星期一, 七月 02, 2007

孙孟晋还是很好的

http://blog.sina.com.cn/u/48374be401000b84
可是他怎么把他昨天写的删掉了

我们还年轻,我们都老了。

吃晚饭的时候跟陈曦聊,说到为什么台湾电影后继无人,到最后还是觉得是时代的问题。台湾的文化已经太轻巧了,所以它的流行音乐可以是华语圈最发达的,也所以它没有摇滚乐,只有温情戏谑,好像很书生气,很细腻,又很青春,但是是自足的,安全的(至于台湾电影,好像只会拍以同性恋为噱头的青春片了)。格局很小。我不是说要宏大叙事,也不是说这些东西不好,我也很喜欢台湾的indie音乐,但是在这些作品里面可以感觉到,时间向度没有了,历史已经无足轻重,终了。
八十年代的人是幸福的,因为真的会相信“明天会更好”,因为还在想望着所谓“未来的诗情”。可是现在,时尚风潮天天在变,但再也不会有“新”的感觉了,这个世界差不多就这样了,就像老贾说的,最大的变化已经结束了。

在《一一》的结尾,洋洋对着外婆的遗像说:“我好想你。尤其是当我看到那个,还没有名字的小表弟,就会想起你常跟我说:你老了。我很想跟他说我觉得……我也老了。”

星期六, 六月 16, 2007

黑窑事件

南都的社论,很表面。比如这一句:“个人之恶,从来就不曾消亡。国家之善,即在于以公共名义,遏制个人之恶。”真是幼稚得可以。

Angela:blogspot被ban,没办法回复留言。前列腺是钱烈贤,干什么的我也不知道

星期四, 六月 14, 2007

挣扎了两天,最后还是决定去奥组委坐班三个月,在体育展示与颁奖仪式处。都怪我自己自作聪明,本来是可以去文化活动处掺合倒计时一周年庆典的活的...唉,就当给自己攒抽开幕式门票的rp吧

从五月份假期结束开始,基本上焦头烂额到现在,好不容易学期快熬到头了, 又要马不停蹄地去奥组委继续焦头烂额直到十一。确认工作后心里相当惶恐,我太多年没有出去和人打交道了。这样不好,不好。

不知道为什么,春夏之交总是我的低潮期,好像一下子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和热情。
我要看on late style,我要看Musical Elaborations,还有勋伯格的讲义。我想下学期我可能会回乐队。

星期三, 六月 13, 2007

一事无成的学期,并且还将一事无成下去。真的觉得自己很没用。

星期一, 六月 11, 2007

Leo时隔三年再来清华讲座,照旧是零碎的,缺乏体系的,杂糅的,“狐狸”式的讲法(估计我们几位“狠学术”的师兄两场都没有到也是因为如此),也照旧是三句话不离“老婆”。虽说他再婚之后书越写越水,但“东拉西扯”,“浅尝辄止”当中却仍然处处隐藏着洞见和启迪。

这次他来讲音乐的问题,我当然是再兴奋不过,一来早希望突破僵化的文化研究领域里“视觉”的垄断,找到以人文学的视角讨论声音的方法,二来一个月前的长假方才重温了许多经典,也对他不断引用的萨义德关于音乐的思考有初步的涉猎,因此听leo讲起来便颇为顺畅,许多我感兴趣的问题他几乎都点到了。

下午问leo的问题,大概我引述巴伦博依姆的话过于书面,他没有太抓住,其实我的意思是音乐的调性系统所创造的“和谐”感可能是所有艺术当中最无法追溯缘由的。柄谷,麦克卢汉等等都对绘画中的透视法做过“起源”的考述,但若是要将巴赫以来的整个调性系统都当作一个“话语”建构,在我看来是很难想象的事情。我没有受过音乐理论的训练,也没有严谨的考证,但一直以来,我都觉得音乐的美学法则是最玄妙,但似乎又是所有艺术中最接近所谓“纯美学”的东西(是不是有点本雅明孜孜追求的纯语言的意思?胡说一番)。
晚上讲现代主义,果然他提到了萨义德对对位法的挪用。两年前我开始用“赋格”这个网名,虽然后来得知很不幸跟某名记重名,但当时除了某种怀旧意味(弹巴赫的作品是我琴童生涯中最痛苦也印象最深刻的体验),正是想到赋格这种形式的一种特别的复调系统,似乎暗含了某种文化政治学的味道。很遗憾的是我的钢琴生涯在我能够超越纯粹的感性层面来体验的时候已经几乎结束了。后来主要接触的民乐缺乏复调系统也是众所周知的。音乐真的是太艰深,太等级森严的一个体系,但也许也是重振现在几乎到头的“美学”,并给予几乎僵化的文化政治学的一种方法,虽然是门槛极高的方法。

晚上的讲座本是小班研讨的形式,却因为李欧梵超出学界的名气再一次变成了近百听众的讲演,又加上有wangning这样的垃圾在场(垃圾垃圾垃圾!!!王老师说的一点都没错,你都不要说他自作聪明的总结几乎是要把李欧梵往他最不喜欢的庸俗方向去拉,你听听那几个提问的,某些人一开口就知道他是外语系wangning教出来的),没有在最有意思的用对位法来重构比较文学思维的问题上进一步深入,很是遗憾。

困死了,最后一句:音乐乃情趣之源泉。这不是我歧视啊,这是我偶像听了下午汪老师的总结后说的,罪过罪过!

laffffff啊

blogspot在中国就是block-spot
又盾了
搞笑的是这一次flickr居然也盾了,难道是因为前两天那张到处流传的成都晚报截图是从flickr链出来的??
估计再下一个被顿的就是youtube

星期日, 六月 10, 2007

胡扯一通

前一段,在gefei老师的忽悠下,为了寻求从立宪共和改良革命的苦闷包围圈中自救,终于又看起了《红楼梦》。真是惭愧,虽说中学后断断续续也看过几回,但直到这一次方才耐得下性子字斟句酌,并有所体悟。
前两天看了久违的民乐队的专场,除了勾起许多回忆,也想念我至今孤伶伶呆在排练室的胡琴之外,也有一些零散的感触,虽然以理性来审视未免缺乏论证的严谨,也不妨在这里一说。

听中国的民乐就像看红楼梦一样,如果你不能去体会最细微的地方,不能去想象每一个音符的色彩和表情,那能感受到的大概也就是表面的“热闹”而已。中国有很多色彩性乐器,比较一下西乐队和中乐队对打击乐器和乐手的需求就知道了。04年的时候我们赢人大,不是因为技术比他们牛,而是很大程度上,他们的选曲过于西化了,弦乐声部占的比重太大了,音响极其统一,却基本上失掉了民乐应该有的色彩感和音响的丰富性。所以用西乐的标准来看,中乐太“世俗”了,太不“严肃”了。可是好的民乐作品就像《红楼梦》一样,表面上的世俗,热闹,背后却有更“深”的东西,但这种东西又是依托于它的世俗性,要通过几乎在每一个零碎的描摹上都设置机锋来传达,这在西方文学里是不可想象的,而这种“深”的东西(绝不仅仅是所谓“意境”)和西方艺术那种宗教性又是完全不同的。中国人有对“悲”的特别的艺术表达。

延安的民歌运动期间,艺术家们用西方的记谱法去记录那些口传的民歌,发现根本没有办法完整地记录,甚至可以说,里面最有风味的那一部分因为记谱的原因丢失掉了。和西方的古典音乐比起来,中国音乐即使今天已经充分交响化了,但还是非常“原始”的,即性的成份很大。拿二胡来说,一首曲子的“味道”到不到,更多的是谱子之外的表达,是加的非常恰到好处的滑音,拐音,打音,泛音,轻重揉弦,滑揉等等。中国的乐器,包括二胡,都其实不太适合表现大段的快速音阶,也缺乏表现和声系统必须具有的低音乐器(这也是为什么中乐队需要大提琴和贝司),从调性来说,原来的五声音阶给创作者的限制也很大,所以它全部的丰富性就在于每一个音以及音与音之间的表情。

对于近年来那些最受欢迎的二胡作品,比如陈耀星父子的东西,比如把流浪者一类的小提琴曲子拿来改变,我为什么抗拒?因为二胡之所以是二胡不是小提琴,它不仅仅只有工具性的含义,它的整个音响系统都是配合于中国艺术的表达方式的,今天你用它去拉进行曲,去追求纯粹的速度,去搞一大堆半音升降号,频繁用它并不擅长的高音部去呈现音阶,除了能表现高超的技巧,和二胡这个乐器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了。

星期二, 六月 05, 2007

其实根本不用转载


奶猪的博客大家都看的,只是实在有点感叹

半个钟头前我看到这个图片,还以为谁真的如此牛逼,直到看到奶猪博客...是更牛逼

两天前我们还在讨论,两年后的二十周年会发生什么?后来大家感慨,会有什么呢?看看现在北京的中学生那副德性,谁TM还敢指望以后?



龄线
from 我呸
昨天《成都晚报》登鸟一砣纪念陆肆滴分类广告;据说之所以能登上去,素负责分类广告滴80后,根本8知道虾米素陆肆。

星期二, 五月 29, 2007

我做不到高尚,又不好意思犬儒,只能伪善
我明明怨恨自己,又偏偏疼惜自己,只好去伤害别人

星期日, 五月 27, 2007

看到乒版某直拍版霸在赛后真情流露,我这个历来的反马琳主义者也不免有些悲凉起来。我不喜欢这个男人,絮絮叨叨一堆猥琐的碎动作,但世界上还有人能打出像他这么多惊人的高级球来么?从经典的直拍打法来讲,不可能再有比马琳更妖的了。

17岁进入男团阵容,19岁第一次打进世乒赛男单决赛,决胜局22:24成就了刘国梁的大满贯。00年落选悉尼奥运会阵容。03年巅峰状态决胜局9:11输给了半路杀出的朱世赫。04年奥运第一轮输给回光返照的老瓦。05年决赛被王大力反败为胜。而今年,从直通选拔第一轮和郝帅的那场超级球大放送比赛开始,状态一路走高到今天的决赛,3:1大分,第五局7:1领先。还是输掉。还是王大力。

要恭喜老实人大力,成为继61-65的庄则栋之后,42年来世界上首个三夺世锦赛男单冠军的人。然而就算站在这样的高度,04年那一场让球仍然是永远不能抹去的遗憾。

还能说啥呢?所以我昨晚打小算盘yy的王皓决赛复仇柳承敏,其实和这两位真正的绝顶高手的悲喜剧比起来,又能算什么呢?这就是竞技体育。

世乒赛

到目前为止相当无聊的一届比赛,一部分是由于分组的关系,但主要是中国队越来越强大而对手们越来越萎了,搞到女单八强里七个中国的(因为中国队就来了7个),这还怎么搞。想当年,女双男双都还是可以搞一搞的,经典之战也是很不少的,然而奥运会抛弃双打,连双打都没得搞了。
今天下午看到了近五年来张怡宁同学最惨的一次失利,基本上就是在被小郭mm虐待。新王后的交接仪式有点不太体面。牛掰如张mm,一辈子真正无敌也就不过两年而已。

像柳承敏这种猛将,大赛的时候容易发飙,然而真正讲实力,那是搞不过中国人的。马王实际上比孔刘的优势是要大的,所以说啊,到这份上拼的就是人品。刘国梁搞大满贯的过程是多么猥琐啊,然而人家就是搞下来了,你马琳拿4次世界杯有啥用呢,40次都没用。

如今我看球不太会出现46届团体或是47届孔令辉打施拉格那样的情绪了。运动员看开了那叫上境界,这球迷看开了就完全没有乐趣可言,尤其对我这种球盲型球迷来说。所以08年之后,我大概真的就成为一个无欲无求的老女人了,好可怕啊。
laf

星期五, 五月 18, 2007

火大

有人在六级大风里瑟瑟发抖,有人在牛棚里几百万几百万的捞钱赞叹棚外的天就像洗过一样蓝空气就像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一样清新。请问我们呆的是同一个北京吗?
多教我几句脏话吧,谢谢。

星期四, 五月 17, 2007

伤心一首葬花词
似谶成真自不如
安得返魂香一缕
起卿沉痼续红丝?

星期日, 五月 13, 2007

试一试blogger里嵌入视频

林宥嘉,黄大炜-《你把我灌醉》

杨宗纬,黄大炜-《让每个人都心碎》

同学们都来看《超级星光大道》吧,你说对岸弹丸之地,怎么搞个选秀个个都唱的这么好,又这么稳定。我完全看不下去快男了。

这个长得像猿人的杨宗纬实在是太牛了,他来了还有王铮亮什么事儿啊。

星期四, 五月 10, 2007






星期三, 五月 09, 2007

原来我变成了一棵玉米

我在快男看上一坨帅哥,我一看到他就觉得是那些我们热爱的青春片的主角,那种稚嫩和鲁莽。

然而他被淘汰了
帅哥唱自己写的很热血和青春的歌,唱破了,不懂得控制声音
他在最好的赛区,身边都是些唱功了得的高手
然后他就淘汰了

阿多诺说Jazz都是复制品,所有那些所谓“即兴”的东西都是程式化的所以它们都是垃圾,阿多诺当然有点偏激,Jazz现在都快成垃圾里的高雅艺术了。所以我们到底怎么理解pop呢,谁有空跟我聊聊吧,对于pop来说,是这个复制品包装的越光滑精巧越好,还是那些充满棱角,新鲜的,但从严格的乐理角度来说有明显缺陷的东西更好?

我也在想,像黄韵玲这样本身接受过严格的古典音乐训练的人,难道会不知道她自己的歌声是多么的“难听”么?

帅哥走了我很伤心,我热爱帅哥。然而我真正感到厌恶的是这个充满了复制品的世界,是全民r&b,那些漂亮的,圆滑的,精致的转音,那么准确的,恰到好处的,不温不火的控制力
我烦透了这一切。

突然我意识到了,原来我已经变成一棵玉米。

星期三, 五月 02, 2007

悠长假期

上大学之后基本很少集中听古典了,音乐会太过奢侈,而用笔记本电脑的声卡几百块钱的耳塞以及mp3格式听古典音乐实在是很轻浮的一件事。但这次,如果不这么做,我如何能度过这穷极无聊的半个月假期呢?
听古典是既耗精力又费体力(宿舍长时间只有我一个人更助长了我乱发狂的欲望),对听力也是极大的挑战,但也是唯一可以把人带离日常时间的东西,当然,声音的哲学本身就是关于时间的。

这次听的多是钢琴作品(事实上,比较起弦乐作品,我一贯更热爱钢琴得多,也觉得后者更加自足,耐听。这当然和多年的琴童经历有关,但本质上说,钢琴最能体现声音的消逝与延续的辨证,它就像声音本身一样是一个矛盾之物)。以前基本上是挑喜欢的听,这次难得闲暇,让我系统地听了一些经典作品。主要列表如下:
老贝的全部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kempff,Schnabel的版本,我极其崇拜的pollini弹的晚期几首,可惜找不到Richter的录音)
Rubinstein的肖邦全集中夜曲、玛祖卡和部分波洛乃兹,pollini弹的肖邦24首练习曲
Gould的Bach十二平均律集(听这个的时候脑子里不断回想起小时候弹Bach创意曲和赋格的痛苦和不情愿)
Debussy意象集
协奏曲部分:拉二和拉三以及帕格尼尼变奏,从Rachmaninoff自己到Horowitz(他真是个疯子_-_),Rubinstein到最近的郎朗(无论如何,他的技术是无懈可击的),把能找到的版本听了个遍。
老贝的No.4,5,Mozart的No.21,27(要把Mozart的全部27套钢协听完有可能么...),老柴的1号(竟然是第一次听Richter的版本,惭愧),勃拉姆斯No.2

还有一个反复听的,就是Pollini弹的Stravinsky《彼得鲁什卡》的改编曲,实在是太强了...直逼老霍。

下面几天准备听的
Mozart的钢奏
斯克里亚宾的钢奏和练习曲,巴托克的钢协
勋伯格除了Pierrot Lunaire再挑俩听听,还有韦伯恩,斯托克豪森,布莱兹的作品,补补现代作品的课
没事儿再听听李斯特还有Richter的舒曼舒伯特

交响作品目前只听了肖斯塔科维奇和勃拉姆斯,复习了一下四大小协,重奏作品都忽略了。

听录音的时候,我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幻想每一个音发出时手指与键盘接触的力度与表情,然而我年少不努力,这辈子是弹不了热情奏鸣曲或者波兰舞曲了。实践不行好歹理论来补,事实上,我几次回家都雄心勃勃号称要学一下和声学,老妈每次都大喜过望给我找一堆书,结果每次都看两页就放下...要补的课太多鸟,唉,可是我都老了

在听贝奏的过程中终于看掉了Barenboim和Said的对话录,关于这本书以后再谈

星期日, 四月 29, 2007

学术八卦的一点心得

这两天脸上过敏,又让我有了穴居的正当理由。假期里看不下去书是肯定的,只能继续在google上发挥我的狗仔神功。
看了汪晖最近的长篇访谈和在New Left Review上的新文章(他最新的研究点转移到重新梳理二十世纪的革命经验上,并讨论近20年的“去政治化”的政治)

受“圣火”问题的启发,在台湾社会研究季刊以及《破报》的网站上蹲看台湾几位稀有的左派人士的文章,如陈光兴和赵刚。挖出95年-96年《中外文学》杂志上的大辩论,围绕台湾主体认同问题激战一年多,以廖朝阳,廖咸浩二廖为两派之首(两人当时还共事于台大外文系,啊这样明着来才有意思嘛),卷进了邱贵芬,陈芳明等等名学者,辩论中从德乐兹到霍米巴巴什么新鲜理论都用上了。我看了邱贵芬写的一个综述,他声称自己是要以这些晚近的后殖民理论为台湾主体正名“尽一点微薄之力”。其实很早之前我就在想这个问题,台独根本就不是一个单纯的政治权术问题,今天大陆的知识分子这么热衷于后殖民或者现代民族主义理论,却似乎从来没想过在这个理论的层面上去处理一个跟自身经验关联最密切的问题。当然,不仅仅是台湾,也包括香港和澳门。如果理论问题不处理,不面对,仅仅是通过军事、国际政治与经济文化的钳制,在“论述”的效应上只会越来越被对方处理成一种毫无正当理由的暴力压迫,并继续他们民粹式的的悲情论述。况且,当代理论从化约的路数上讲也似乎的确是偏向所谓地方认同的狂欢的。

看岭南大学罗永生的博客(我的老天,他一个帐号开8个博客...),那种熟悉的香港作为“无言者”的悲情深切表现在他对曾荫权(靠,sougou拼音这都打不出来)的复杂爱恨上。其实就我们几个来讲,多多少少都对这种悲情有了“认同”,这种“奇怪”的认同来自于共有的对大陆现实政治与社会的不满。但是我慢慢开始觉得,这种托付“异乡”的乡愁有时显得过于意气了,因为在面对“己方”现实的时候,把对方“乌托邦化”了。这并无益于全局的思考。拿金像奖的例子来说,我们不讲港人的观感,那些我们能看到的所谓著名大陆影评人以及我们自己的观感是什么,大家可以回忆一下。说重一点,好像是一个没落的贵族今天要奉几个土匪当主子那种感觉。我并不是要反过来重新宣扬一种正统论或是大陆中心论,更无意去复制一套统治的正当化说辞,但是,我们在不断地同情香港的边缘处境的时候,难道可以对香港本身在全球资本流通中所扮演的,同样以新潮批判理论来看并不太光彩的角色视而不见?香港是一个在政治上被“去势”的区域,这构成了它悲情意识的背景,但土财主要“欺负”他也不是白欺负,因为土财主要给黄金万两,如果这叫被侮辱与损害,那也是半推半就的被侮辱与损害。回到电影的议题上,如果对香港电影衰落的反思最后被这样一种悲情意识掩盖掉了,那它衰落的真正原因永远都不可能找到。我还想说的是,要警惕一种边缘的悲情姿态反过来变成一种自恋的“贵族”姿态,虽然是“没落的”,换句话说,在当今香港的后殖民论述里,他们的所谓“双重殖民”叙述里面,本身似乎暗暗隐藏了一种对过去殖民经验的召唤,这么说可能不准确,我的意思是,在过去,这种殖民性是外显的,因而反而变得不肖说了,而现在是被所谓的“祖国”殖民,这样的经验才是值得(在理论上)大书特书的。这种意识妨害了对香港殖民地经验的真正深入的批判,最后就是会变成我上面说的那种对于边缘地位悖论式的自恋。

最后是今晚又看到了赵刚批龙应台那篇文章之后,林达和崔卫平为龙所作的辩护,以及赵刚的再回应。最早龙和赵的文章是前年就看过的,但这三篇今晚第一次读到。林达的书我没读过,Angela和cx应该是很熟悉了。我觉得这三篇文章非常值得一看,因为比较粗暴地来概括的话,林达和崔卫平以一个大陆人的身份为批评大陆的龙应台辩护(作为大陆的自由主义者),而赵刚以一个台湾人的身份批评赞扬台湾的龙应台(作为台湾的左派),这太有趣了,正好可以作为我上面讲的那种奇怪的认同的绝佳例证。我对林达的背景不清楚,但我觉得林和赵交手显然是缺乏一些必要的理论准备,或者说,他对赵的批评从一开始就不是试图在一个批判理论的空间内展开,而是以一个“文人”的姿态讲一些他认为的基本道德和伦理。文章的链接我贴在下面,但是林达的这段结尾我想在这里贴出来,因为它太有趣了,这种文人酸味我们也太熟悉了,于是就又引出一个古老问题,一个本来非常严肃的学理范畴的讨论,当它的每一方都不得不显示出和权力或者暴力结构的某种耦合时,这种讨论马上就可以变质。这就像台湾的统独之争,就像大陆学界的左右之争,左派说右派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右派说左派是御用文人,好像这么一给对方贴标签,己方就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我恐怕严谨的赵刚老师在雄辩滔滔数万字之后,看到别人如此“不回应”的理由,也要感到十分无奈吧?
ps:赵刚老师的文章实乃中文左派写作之典范,他这篇回应文章本身对于左派立场的重申以及对自由主义的批评处处都在要害,且条理清晰语言清楚,虽是批评却有风度,实在是佩服。 另,关于我自身所谓“站队”的问题,似乎我们还没实质性地讨论过这个问题,倒不是要贴标签。比如肉肉和cx当年都视朱学勤为偶像的,哪里想到今日都掉在左派堆里,读一堆左派的批判理论,这种“认同困境”是不是也可以谈一下?hiahiahia 从个体的常识性经验来说,自由主义的东西当然是很舒服,甚至很解气的,听秦晖讲群己权界,肯定深以为然啊,人不自私就不是人了。要认同左派其实是难的。左派老是在可以走”简单“的路的时候复杂化。我们今天读这么多左派理论,其实也并没有到真正产生一种自觉的左派意识,我们经常开玩笑嘛,要做一个认同左派价值观的自由主义者,哈哈,这太应该批判了。这话题就不展开了,现在还没这本事。
崔卫平的文章
林达的文章
赵刚的文章

林达结尾:
  大陆的学者和民众,习惯这般处境,视作理所当然。不论是试了也无媒体敢刊出,还是知道反正无法刊出而干脆不作尝试,总之,万马齐喑。龙应台好端端一篇介绍台湾的文章,一篇被赵刚称为“最俱行销力”的文章,在大陆生生沦为孤家寡人。这倒也罢了,毕竟在大陆如此遭遇,龙应台绝非第一人。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台湾享受着百无禁忌言论自由的赵刚,却完全“忽略”龙应台和大陆民众遭遇的这种“一手可遮天”的制度性蛮横,有本事假装什么都没有发生,貌似公允地来大陆“讨论“,推出对龙应台的“批评”文章,也因此得到此岸的制度性配合,以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大陆曾经是首屈一指的《读书》杂志刊出。在一个十三亿观众的、不容反驳的看台上,作岀被大陆言论管理部门欣然放行的“学术批评”。  我们还记得,《读书》杂志曾经是编辑们的骄傲。在说错话便杀头如割草的文革刚刚结束时,人们还在心理惯性中徘徊观望、进半步退半步的沉闷空气中,这本杂志第一个提出“读书无禁区”。不是说在二十世纪末刊出这句话的杂志有多么了不起,而是刊出一句平常话竟然需要如此大的勇气,以致要被人念念叨叨记到今天,折射了大陆当时的气氛和环境。如同今天,不是在二十年前领悟“要讲真话”的巴金有多么伟大,而是在二十一世纪初,巴金去世时,大家还纷纷出笼,草草掠过文学大师的巨著《家》、《春》、《秋》,却齐声盛赞巴金之伟大在于“提倡讲真话”,把一个文学大师和一个幼稚园教师的成就相提并论,竟然谁也不感觉异常,这才是折射了今日大陆之言论环境的悲凉。  众人说不出自己的声音,只能鼓号齐鸣,赞扬巴金“提倡讲真话”以浇自己心头之块垒,只因此刻《读书》早已 “有禁区”,禁区还时不时在扩大中,这种情况下,《读书》却推出赵刚对龙应台的“批判”来。  这是我忍不住破规矩要写这篇文章和赵刚理论的原因。  写完之后,照理,刊登赵刚原文的《读书》也有责任刊登这样的读者回应。可是,众所周知,这里的逻辑,理所当然应该不同,我虽然知道刊发无望,还是给《读书》寄去。编辑一定在苦笑,会奇怪我的无知,“这怎么可能刊发”。什么都不说我也知道,《读书》已经办到了编辑失去自己最看重的职业自豪感的地步。接着尝试把稿子发给《冰点》,信中说明只是“死马当作活马医”,果然是回天无术。  最后,在遥远的外省刊物,和编辑就删除“敏感段落“苦苦挣扎,虽然删得心痛,可心里很明白,能刊出大部分,已经需要编辑的非凡勇气。于是,这篇文字磕磕巴巴,也就至今未能全文在大陆与读者见面,在杂志刊发不行,收入自己的文集也不行。现在要作为附录,去到台湾进入龙应台的文集,这是什么样的《爱丽思漫游仙境记》。  回头倒是听说赵刚又推出了批龙应台的新作,顺利地再次刊在大陆又一个重头媒体《中国青年报》,这次“批评”龙应台之余,据说也捎带“回应”我的这篇文章和崔卫平的一篇文章。  可是,我已经懒得再看,心里倒是想过,真难得赵刚还有此番雅兴。  如此文人相争,还有什么意思?  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当属龙应台的《台湾》一文。不到一年,刊出此文的《冰点》主编,已经被迫离开编辑部。对《台湾》一文可能的讨论参与者们,都被封杀在媒体之外。  赵刚现在的“批评”对象:1,龙应台的新文章《请用文明来说服我――给^_^先生的公开信》,在大陆媒体不得刊出;2,赵刚所“批评”的崔卫平的那篇文章,在大陆媒体也不得刊出;3,赵刚“批评”的我这篇文章,只能在成段删改后,在发行量很小的外省杂志刊出,即便如此,读了赵刚文章的读者,仍大多读不到我的这篇文章。  在赵刚的“批评”文章频频发表的大陆,哪有什么公平讨论的平台,只有单方发声的高台。赵刚文章只是在妆点出一个“学术讨论繁荣”的假象来。“被批评者”的被迫噤声,其实也令“批评者”之无的放矢,几近荒诞。我们倒是从小见惯,见怪不怪,不谈什么“批评”,只称其为“批判台”。见赵刚独自站在这个高台上,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只能遥祝他有一个好心情。  这是在写作《心有壁垒 不见桥梁》时,已经可以预想到的局面,也是我当初写它的理由之一。虽然,以这样的理由写作,多多少少有点悲哀。  是为记。  林达

星期五, 四月 27, 2007

lafffffff

作者 JCC (JCC ) 看板 HatePolitics 标题 [震怒] 干你娘的有本事就不要参加北京奥运 时间 Fri Apr 27 09:47:08 2007———————————————————————————————————————
干 有本事就不要参加啊!!那香港是中国领土 怎不跟香港断航干 没品~~~台湾跟大陆的特殊国与国关系本来就是两岸的默契你看人家中共爱嘴炮说直航是国内航线但你看看人家机场飞台湾包机时是从国内线还是国际线登机真是他妈的自我矮化
照这样的看法 那两岸包机直航飞香港情报区也不行罗???人家中共很够意思了 没把台湾放在他们国内路线中放在从国外传到中国的交接点这就是让你一条路线两种嘴炮的做法嘛 你要怎么解释都行这样都不要?干你他妈的那连奥运都不要去算了人家东京奥运圣火从香港到台北到冲绳老蒋有说这样会把台湾矮化成日本领土吗???
冥进洞政府你他妈的就算现在拼初选要骗一下吱吱的票你也可以不要那么快回应等初选过再说嘛
真是他妈的没品又断送台湾在国际上露脸的机会~

---from ptt.cc

星期六, 四月 21, 2007

一点杂七杂八的

1.听了一晚万芳和赵咏华,太喜欢了。前一段时间重听了陈淑桦,下一个想复习的是孟庭苇。
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这种过时了的大路货情歌是如此配合贾樟柯电影的气质。甚至于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好人里那个小孩唱的不是带着前工业气息的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而是后现代的双截棍七里香,还会那么震撼感人么?我始终相信以周杰伦为代表的便秘唱法和以孙燕姿为代表的拧巴派总有一天要完蛋的。为什么我那么推崇张惠妹《我要快乐》这张,因为这张的慢歌从某种程度上真的是在回归所谓的大路货情歌。
ps:新装了radioblogclub的小程序,现在好玩的东西越来越多了。第一首选了万芳的《猜心》。

2.我没有别的意思,我想贴一下李姓歌手一首新歌《N+1》的歌词,我真的是被强烈地震撼了。
呀~~~ 总有人怀疑 (让我们 僵硬了 的魔力)
不明坠落体 (跟着你 相信地心引力)
我找到主语 (允许你 拿去造 否定句)
笑一笑过去 (习惯被 冷冷的 抛在千里)
黄T-shrit 的自己
制造银河系
everyone everyday everynight
下一个N+1
不插电 的对立
真诚才铭记
everyone everyday everynight
下一个N+1 ,you!
我知道逆水行舟难
别把忧愁藏眉间
寒风一笑尽开颜
留下幽影在春天
你来自哪里 (某一个 虚幻神秘岛屿)
想要去找寻 (我给你 最简单 的太平)
找一颗水晶 (镶嵌在 蔷薇花的 眉心)
世界很干净 (人潮中 here we go 离不开你)
你给的 雪加雨
宠爱免疫力
everyone everyday everynight 下一个N+1
像森林 的手臂 交织在一起
everyone everyday everynight 下一个N+1 ,me
少年游 尽管愁滋味
临寒傲雪一枝梅
千里乌江盼你归
月落残阳连潮水
人已回
啦 啦啦啦啦 啦 啦啦啦啦 啦 啦啦啦啦
N+1 嘿 Hey chris lee
Hey you your 're chinese c-pop
Chris Lee chinese c-pop
chinese c-top chinese c-pop
Yo, What is your style
Chinese 京剧
Chinese 功夫
哼 哈 哼哼 哈 哼哼哈 哼哼哈
不用去怀疑 (让我们 僵硬了 的魔力)
不明坠落体 (燃烧你神奇的 生命力)
我就是主语 (等着你 给我造 否定句)
我愿意和你 (从冰冷 一直到 心有灵犀)
从未犹豫怀疑 (让我们 僵硬了 的魔力)
不明坠落体 (燃烧你神奇的 生命力)
我就是主语 (等着你 给我造 否定句)
我愿意和你 (从冰冷 一直到 心有灵犀)
dala dala dala ……
3.在pplive上看了几场超男海选,基本上王力宏派最多,表现为短了一截的舌头和重感冒声音,其次是潘玮柏派,架起细小的胳膊yoyoyo个不停,再次是,蔡依林派(我不是在开玩笑),他们比师洋还妖娆。
我真想上去抽丫们啊。

三个硬盘里的音乐文件夹算下来,一共36G左右的音乐,已经快撑不下了。我得换个250的硬盘了。

星期五, 四月 20, 2007

人间惨剧

很长一段时间没重装了。
今天去加了一条内存,然后,大概兼容有点问题...重装了。重装没什么,很快搞定。正当我一如既往按部就班地装那些个软件,心想不就是丢了些cookies以及qq表情之流,我忽然意识到,我的GreatNews的RSS订阅他妈的没有备份!!!!!
上百个rss源啊~~~~~
#¥(*%)(*@#——!——%&)((*&)(*&)(#$_)^&%(*#

——————————————————————
昨晚临时接到通知,让今早去参加一关于老贾《任逍遥》的“视频讨论会”,对方是北岛和欧阳江河带领的纽约某大学学生,这边则是汪老师和他抓的壮丁。老贾的电影还就这一部没看过,仅仅是为了见一见活的北岛,我忍着剧痛的脑袋熬夜把片子拖完。睡觉的时候,满脑子想的都是庄子和自由主义是啥关系.......
今天一进屋,k,就五个学生,意识到难逃一劫了。等待的时间里大家聊了一下老贾,我刚想说这电影比站台小武差远了,身旁汪老师说,这个电影还好,起码比《站台》好,《站台》实在是太长了......我当即差点晕倒(啊我就这样被压抑了)...在他看来,《小武》和《好人》是贾最好的作品,说《好人》特别诚恳...之后便是汪大谈贾电影里的长镜头和陈凯歌,侯孝贤的关系,说到贾电影里的流行歌曲,汪讲,他试图用歌曲,广播,以及“大事件”作为符号来代言一个时代,这条路似乎快走到尽头了,因为过于纪实,过于执着于这些公共记忆,可能会妨害电影走进人物内心。
真正的视频讨论没啥意思,汪老师耍大牌把对方仰慕他的诸位学生抛给他的问题都丢给我们回答,很不幸地关于庄子和电影关系的问题正好落在了我头上...乱说一气。
没有看到北岛,真伤心啊。关于老贾的问题,以后一定要找个机会正面pk!
------------------------------------------
北京的春天又来了。又是漫天的“棉花”,又是肆无忌惮的大轰,鼻炎又犯了,脸上又准备过敏了。

星期五, 四月 13, 2007

疑似joke

  记者昨天从中影海外推广公司获悉,今年他们从上百部国产影片中,挑选了6部品质优良的影片代表中国电影出征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其中包括《东京审判》、《云水谣》、《红棉袄》、《最后一次爱你》、《樱桃》、《男才女貌》(blog),绝大多数都是在院线已经公映过的。中影海外推广的周总经理告诉记者,“这些影片都是电影局推荐的优秀影片,像《东京审判》、《云水谣》都是票房和口碑相当好的影片,完全能够代表中国国产片的水准,就像今年柏林《图雅的婚事》也是我们选送的。”

星期四, 四月 12, 2007

恋物癖




我跟杨丽娟一样。我看到它们就觉得是我的,可是杨丽娟得不到刘德华,我也得不到。

星期二, 四月 10, 2007

不如pk一下


VS.

这本被唠叨了很久很久的传说中的书终于又出了靠谱的版本,一个是刘北城老师的新译本,一个是张帅哥的修订本。
刘老师当年翻译的两个福柯的经典著作那是相当流畅好读,这次补译了《巴黎,十九世纪的首都》39年的提纲,名字也就干脆换成这个。 据张历君称,“此書三度被譯成中文,但到了這一次,華語讀者才總算得到一個看得明白的譯本。” 且连Meng Yue的syllabus里面也只提刘的译本。
大概翻了一下,没有对照英文版。刘的翻译很规矩,不像张版那么诘屈拗牙,但也完全没有了灵气,干巴巴的,很生硬,不连贯。比如提纲第五部分著名的那段开头,作为帅哥的粪屎,我相当不满!
各位英文大家觉得,是易懂重要还是气质重要?

星期六, 四月 07, 2007

《艳遇》





第一,再天才的人也总有才尽的时候。

第二,高圆圆的确是花瓶界的一朵奇葩。

第三,中戏毕业的人还是值得信赖的。


因为主角的缘故,一开始,我们对这个戏就没有抱特别大的期待。看完以后感觉水准跟预期的差不多,有所不同的是我给演员加分,而给编剧减分。孟京辉的戏叙事不走常规,“故事”本身不算太重要,但《艳遇》的故事走向“俗艳”到这个程度还是有点叫人吃惊。而或许正是因为故事的俗套,反而让高圆圆显得不可替代,我这才知道为什么孟京辉对她评价那么高。他过去戏里那些女主角,人物本身的个性形象那么立体、鲜明,那么有光彩,而这次,林默默这个人物则完全是借了高圆圆自身的光彩。所以也许是权衡之下,高圆圆一场独角戏都没有,一直让男性角色的激情式表演反衬着,反衬她的美丽,她的“纯洁”,完美无瑕,不可方物。

台词是孟京辉戏剧的杀手锏,那些看似天马行空的比喻那么有创造力,那么有力量,可以一下子击中观众。可是今天晚上,也许是位置不好常常听不清台词,我基本没有因哪句话而特别震动,那句重复的宇航员不能够流泪因为没有引力之类的话,一点新鲜感也没有。而我本以为孟京辉要反讽根本用不着那些流于表面的噱头,什么“百家讲坛”、“断背山”。看《恋爱的犀牛》,即便那仅仅是简陋的视频,我也每每被勾起极大的冲动要一个人高声朗读那大段漂亮的句子,那种感觉,怕是不会再有了。

夏雨演得比我想象的好,很松弛,压得住场子。中戏毕业的人,台词的确是好。但这个人物写的呢,和整部戏一样的流于表面。高圆圆已经说过了。其他人都是孟京辉的老班底,表演上的质量当然是有保证的。孟京辉很擅长激发演员的灵感,在这些技术环节上,都算是驾轻就熟了。

电子音乐制造的迷幻效果还不错,但没有特别有印象的歌。

完毕

星期五, 四月 06, 2007

k

这个博客在国内是看不到的,这样比较好,只有我们能看到,也许可以来说一下这个事情。我知道以我们的身份要说来“评论”这个事情那太大逆不道了,谁也没有资格来“评论”。
早上看到吴虹飞博客写了k,我觉得有点奇怪,干嘛突然写他。但又习惯了他一贯以来的风格,所以没当一回事。晚上陈晨告诉我,看到了,说实在话,起初觉得简直跟看到娱乐版头条没什么区别,完全是看客的样子,还给鱼肉发了信。后来cx走了,把所有文章看下来,觉得很难受。k是一个病人,我们好像很早就看穿了这一点似的,但我们怎么对待这个病人?这样的人,好像存在于书本中就好了,活在过去就好了,不要到身边来,来了就不知道怎么办。
我们都知道有人的地方就有勾心斗角,在中国尤其如此。可是至少以前,我们似乎还都不自觉地信奉一个神话,系小有小的好处,远离纷争。我不是说这些老师真的就如何了,也许,只是因为k是一个病人,可是,不管听到多少“故事”,至少我自己多多少少还会把这里当成“净土”,口口声声说不要出去,不要进入“社会”。甚至现在读书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能够不出去。以为是一种逃离。

我们平常怎么说,至少我知道我们心里还是尊敬各位老师,好像老师们的学问就是“逃出去”的钥匙,始终在这个幻觉里面。但是现在终于要醒过来,想一想再过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不管学问做成什么样子,有一天总要陷入到这里面。

有几个人敢说自己是在用血肉做这个学问,当然,k敢这么说,也许wh敢这么说。我们自己明白自己的,我们去同情k也好,去说他活该也好,我们知道自己总是怕自己有一天也“疯”了。当然,我们不会疯的。我们总知道如何就“疯”了。我们每天读福柯,一套一套的,真遇上了都唯恐躲之不及。
所以不要想学问是救命草这件事,这是对我自己说的。

呵呵,不知道自己都说了什么,大概也“疯”了。然而“疯”也是有等级的,“疯”到k的程度,是真的会让我们这些看客忽然失神的。

星期日, 四月 01, 2007

田亮

有一句话叫“帅得惊动了党中央”,用来形容田亮田大美人真是再合适不过。我们的两会连关系到厦门百万民生大计的停止某化工项目议案都无人报道,倒是重庆的人大代表为了田亮向中央奏了游泳中心一本,这一奏搞得满城风雨。没过几天,中国队在世锦赛跳水的十个项目中拿了九块金牌,独独丢掉了男子十米台单人,怜香惜玉的中国媒体再次将矛头对准周继红,好像中国队丢掉金牌仅仅是因为田亮不在的缘故。又没过两天,田亮正式宣布退役,这下好了,连什么“田亮的退役煽了XXX大耳光”这样的标题都出来了。就这个自04年奥运会以来已经彻底被拉进娱乐版的人物,这个所有报道都围绕着他和某超女拜金生活的人物,退了,倒成英雄了。只要反体制就是英雄,这就是现今唯一正确的逻辑。就这些估计连啥叫307C都搞不清楚的记者们,你们怎么就不问问人田亮自己还想不想跳?人罗雪娟生病归生病,好歹一直在训练,丫田亮明明从十运会之后就不怎么训练了,你们还指望着你们的大英雄啥啊?还“英年早退”,拜托,北京奥运的时候美人都28了。

一个运动员长得帅那是锦上添花,可是以为自己长得帅是偶像就有了优越于别人的竞争资本,那就是愚蠢。我不知道这代表们记者们除了记得美人的小脸蛋儿之外真正看过几次跳水,他们真的觉得田亮的水平就像他的长相一样在中国跳水队鹤立鸡群?田美人参加三回奥运会,一金一铜一个第四名,就算是夺金的那一回,还是亏了前面领先三十多分的胡佳一跳626葬送好局。本届世锦赛,就老毛子加尔佩林那两跳满分,平均九十分以上没有任何失误的表现,就算是田亮来了又怎样?03年世锦赛田亮的惨败好像大家都忘了似的。为田亮叫屈的人似乎还忘了一件重要的事,十一年前的亚特兰大,16岁,刚刚出道的田亮是如何代替卫冕冠军,曾经的天才少年孙淑伟参加奥运会,又是如何跳砸三个动作只拿到第四名。我怎么没见当时有代表有记者发善心给孙淑伟喊冤的?要当英雄,可以。要耍个性,叛逆,可以。要拜金,要奢靡也可以。我们成绩说话。经验当然重要,但且不说你田亮自己就曾经是扶植新人政策的受益者,就算你有两届奥运会的经验,04年的雅典,看家本事207B还不是说失误就失误。

谁不知道国家队里那点破事,李矛李玲蔚是怎么走的,于芬跟周继红是怎么别扭的,谁谁谁又是怎么被老蔡打压的,可是谁也别忘了,在中国的这些项目,谁都别太拿自己当回事。你不是姚明之于中国篮球,也不是萨乌丁之于俄罗斯跳水。甚而,不是2000年的伏明霞,熊倪之于中国队。消费时代,长得漂亮是你的本事,但别以为体育圈就真成娱乐圈了。别以为人人都会睁着眼睛说“是田亮让我们看见了跳水之美”这样的瞎话。田亮是靠难度发家的,看看悉尼的决赛就知道,要说动作的规范,美感,他比跳水教科书一般的孙淑伟,胡佳,黄强等人差得远。长得漂亮并不能成为跟周继红叫板的资本,舆论册封的“王子”也不能让你真的成为常胜将军。没有足够的努力,也没有绝对超群不可替代的实力,就只能受人摆布,你可以成为既得利益者,也可以成为权力争夺的牺牲品。

郑也夫写了一篇批评周继红的文章,很天真地说为啥罗雪娟退役的时候张亚东哭了,田亮退役的时候你周继红能这么冷血,毕竟是多年师徒嘛。充分体现出郑大学者是多么不了解游泳队和跳水队的体制。自打陈运鹏和徐益明分别离开游泳队和跳水队,这两支队伍的建制就改成了联邦制,取消了真正意义上的主教练职位。以跳水队为例,真正属于游泳中心的只有领队周继红(现在是中心副主任)和老教练钟少珍两个人。而周继红或者游泳队的总教练,是并不专门带某个队员的日常训练的。其他教练,不管多NB,什么刘恒林啊胡恩勇啊,都是以省份代表教练的身份加入国家集训队。张挺虽然手头上还有其他队员,但他仍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国家队教练,只要集训的时候中心不“召”他,他就只能呆在陕西队。相比跳水队,游泳队就更加分散,地方教练每人带一两个队员各自为政,自己制定训练计划。田亮这么多年都是张挺来带,就像罗雪娟这么多年都是张亚东带一样,他能跟周继红有什么直接的师生之谊?

在中国,体育的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像游泳这种项目,全运会在教练们看来比奥运会更重要,本身游泳队的建制更助长了这种意识。(要不是这种意识,这代表们也不会闲到为田亮搞一个议案的无聊地步)因此,国家队选谁不选谁,在实力相当的情况下,更多的是背后各个省的利益角逐,胡佳之所以突然代替黄强参加悉尼奥运会,也是身为九运会东道主的广东省全力争取的结果。周继红也不是傻子,她可以排挤张挺和田亮,她也可以给同属陕西队的秦凯当世锦赛双冠王的机会。所以郑大学者所讲的让田亮参与“优才计划”,代表香港队出战奥运会的想法也实在是够头脑简单的,让田亮去香港,陕西体育局还想不想在中国体育圈子里混了?!

我从小痛恨写议论文,因为议论文总要把很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什么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偏偏是记者们最擅长的事情。田亮一退役,这个善恶正邪的二元对立马上就通过各大媒体巩固了起来。所以九枚金牌的历史最佳战绩也抵不过一个男子十米台的失利,周继红很不幸地因为得罪了大众偶像,被以正义的名义掀翻在地。体制的问题我没有研究,虽然我知道体育大概是现今中国为数不多的还保留着计划经济的整套体系的领域。金牌战略是可以质疑的,甚至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也是可以质疑的,但是像田亮这样享受了体制带给他的巨大收益又试图完全凌驾于体制之上,难道仅仅是像让球或者允不允许谈恋爱一样对错分明的事情?更何况,这种事情显然也不该只是分赃不均这么简单。我并不是站在周继红这一边,话说她搞走于芬我还不爽呢,可是呢,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你田亮自己要授人以柄,就不用扑闪晶晶亮的大眼睛喊无辜。在体制内就要遵守规则,又想让体制给你立牌坊,又流连于娱乐圈的花花世界纸醉金迷,对不起,在中国,门也没有。

我们都知道四月一号是什么

  “如同上一篇

  這是另一首羅智成寫的詩 :

      天使那夜回到天國的寢室,

      鑽入被窩,

      羞怯而喜悅的對我說:

      "天啊

       我不曉得這麼多人偷偷的喜歡我 . "

對啊,

  4年了,

  天使那夜

  回到了天國的寢室,

  鑽入被窩了..... ”

来自蔡康永博客。没错,就是那坨蔡康永。(好吧,新浪,你牛!)

什么也不说,今天的音乐是《我》。

星期五, 三月 30, 2007

496天

傍晚看游泳世锦赛的转播,看到用《年轻的战场》做背景的跳水比赛画面回顾,完全没有理由的就叭嗒叭嗒掉眼泪。我对竞技体育的感情就像我对肥皂剧一样深。其实这么多年我除了八卦什么都不懂,看乒乓球我不懂旋转,看体操搞不清楚评分规则,看游泳看不懂动作,看田径记不住成绩,至于足球篮球,有WS诸位大诗人在,更不敢懂了。所以我呀,也就是看看大团圆或是大悲剧,竞技体育就是肥皂剧的终极。

奥运版重开了,发现三年前的酸文还在。在中大领到ic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钻进中央机房,把落下的所有新闻看个遍,然后敲下这些字。今天看着这些字句,看自己在其中甚至天真地谈论家国,我反倒刻意想抵制脑子里冒出来的那一堆看似超然的理论种种,有的时候我会觉得后者比前者矫情得多。

奥运会的订票将在几天后开始,那个总在谈论却似乎遥不可及的日子真的要来了。我挂了一个非常土的倒计时牌,496天后,我要在我本命年生日的这一天去见我的老情人(同学们,先不要吐)。所以我有496天的时间准备,我要考掉该死的寄托,我要完成所有学分写掉一大堆论文,我要开题我要彻底想清楚如何处置未来......我只有496天。

星期三, 三月 21, 2007

杜庆春:让奉俊昊成为一种现象,类型生产的正面意义

http://blog.sina.com.cn/u/490ecb6501000ezb
这是一篇要谈论韩国导演奉俊昊的小文章,在谈论他的时候,我发现我不得不说很多看起来和这个人没有直接关系的话,否则我就无法提出奉俊昊这位导演出现的意义,对我而言,他的出现对于韩国电影是很重要的事件,而对于中国电影也同样会成为很重要的标志。
那么,我先说一些背景的话题。
关于电影的热爱,从我接触到的人群而言,其实就是两类,一类最爱的电影大约是死忠《星球大战》、《魔戒》或者《肖申克的救赎》、《完美的世界》这种电影,另一类言必称各类大师或者带有个性的各类作者,这里面从《牺牲》、《八部半》一直到《蓝丝绒》、《巴别塔》。这两类可以说前者是“类型”的消费者,后者是“作者”的消费者。两者通吃的影迷有,但是大多也不觉得二者可以叠合和沟通,只是吃多了荤腥,换点素净的调剂口味而已。中国电影圈以前大约是言必称大师的,所以在北京电影学院有“大师研究”的课程,而现在大概这个课程即使课名还在,但是戈达尔、安东尼奥尼肯定从讲授内容中消隐,这一变迁在于商业电影成为主流。在这个背景下,类型电影热在中国电影研究机构和制作圈里面也越来越成为显学,但是如果你要仔细去分析现今中国电影的制作,却依然发现我们类型生产的成熟度和能力依然低下,而类型生产所可以提供的接触现实、刺激思考的能力更是缺乏。
关于类型生产的价值判断,大概有如此论述,其一,积极站在电影工业立场上进行讴歌的,因为类型生产的模式的建立,几乎是电影工业成熟度的一个标志,它是大片场和明星制所依赖的叙事生产的平台;其二,积极站在电影艺术和文化反思的立场上激烈的抨击类型生产模式,大概指出类型生产的“神话”或者“童话”的实质,强调类型叙事其实根本隔绝了对现实的真正思考,使得电影几乎成为人民的鸦片。但是无论这两个立场你怎么选边站,对于强调电影可以介入社会现实可以激发思考而言,类型生产都是负面意义的。
奉俊昊的电影被我注意到是因为看到他的《杀人的回忆》,我看了第一遍之后觉得很好呀,于是马上重头再看一遍。两边下来,我就决定将这个作品作为我以后教学的一个案例。我又了解到这部作品在当年的韩国成为票房冠军,于是我每次讲这个作品的时候,都要说一句“这样的作品能够成为票房冠军,那么这个国家的观众是值得尊重的观众。”《杀人的回忆》的最为重要的意义在于这部作品依赖一个类型叙事的壳(变态连环杀人狂)进行了一种严肃的对韩国军政府事情的社会悲剧进行了反思。在此处,类型生产成为了正面意义的资源,当然,我们也会承认这种类型生产可能使得反思变得有所隐讳,但是“类型”所具有的消费心理能量的释放促使了这种反思直接面对大众,或者说它让严肃的社会议题直接变成建构大众心理的资源。
在整个韩国导演群中,奉俊昊可能不是我们最关注和最了解的,比如,更商业的有姜帝圭,而构成韩国电影国际传播可能的作者群中,我们更多知道朴赞郁、李沧东、金基德、洪尚秀等人,但是相对上述导演而言奉俊昊最为重要的特质就是他的包容性,这种包容性背后的秘密就是我们中国电影最为缺乏的东西。奉俊昊的包容性在于哪些呢?
首先,自然是我们极为羡慕的韩国国家电影政策和这个政策培育的土壤,在1990年代以来韩国电影环境已经形成了艺术和商业生产双赢的局面,这个极为包容的电影生态使得人才出现和人才成熟的效率大幅度提高。譬如,生于1969年代的奉俊昊在2000年做了他的处女作《会叫的狗不咬人》(此处我按照国际英文片名翻译,此片还有如下叫法《更高级一点的动物》、《绑架门口狗》、《同床异梦》),到2003年代拍摄第二部作品《杀人的回忆》时就可以获得巨大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其次,奉俊昊的包容性还在于他自身的知识结构提供了一个当代从事大众文化生成者所需要的支撑力。奉俊昊的社会学背景出生,使得他的第一部作品就具有了优秀的社会议题的关切能力,同时,他又具有将社会议题彻底地电影化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可以将“社会问题意识”和“类型写作规则”叠合在对空间呈现的组成、人物关系的建构和故事结构设计的诸多层面。
最后,奉俊昊的包容性还在于他一方面有将类型进行局部突破和改造的知识精英的意识,这种对类型的突破是将社会严肃思考纳入的必然要求,否则就会彻底被“类型”的“神话/童话”性质扼杀,比如,在《杀人的回忆》中的没有抓住凶手的设计,在《怪物》中“怪物”的形象本身并不是“悬念”的重点,这两个重要的突破其实高度凸显出韩国在“现代性”生成中的困境,而韩国的困境在很大意义上是整个东亚的共同困境;另一方面,他又非常娴熟并且坚持对电影叙事语汇建构在基本的类型电影生成模式上,使得他的电影语汇具有真正难得的大众性、国际性,他的语言是通俗而精确的。
现在,奉俊昊已经彻底跨出了韩国本土成为国际性的电影制作人,他的下一步电影计划是在2008年和法国导演列奥·卡拉克斯一起合作导演电影《东京》。在2004年度,他曾经作为韩国导演的代表参与了东亚三导演的拼盘电影的制作,这次他应该代表至少是整个东亚电影参加这个国际性的计划。我希望奉俊昊导演可以面对东亚问题进行持续地思考,而整个东亚电影的升级促发一种将奉俊昊式的电影生产变成具有东亚整体性的文化现象,这样东亚电影对于大众文化生产的全球格局中才在真正意义上提供自己的核心价值标准——我们的大众文化生产是面对自身问题而在利用自己的思想资源的同时,引入各种文化资源的进行思考,这种思考产品是用高度国际化的语言制作,从而可以进行最广泛的国际传播的。

___________
the host的改编权又被美国人买走了。美国人最近疯狂从外头搜刮二手资源。the departed我一直没看,看到的评论基本就是两极。一般观众(包括我偶像以及著名滴崔卫平女士)都认为比无间道难看很多,而大部分所谓中国大陆的“影评人”都不断强调,这是一部多么NB的片子。崔卫平在南周的文章出来后,howie还用“拍案惊奇”来形容他的感受。我没有任何评论,但是我想起在孙瑞穗博客上看到的一个案例,她说她的学生们有一次问她,那些美国人改的亚洲电影,基本都是亚洲原版的比较好看,反而美国人改的比较受好评,为什么?孙回答说,为什么原版会好看,因为我们永远没法“现代”,永远处于“前现代”。就是“前现代”的这一部分尤其动人。嗯,这个问题竹内好ms早就讲过。我的意思是说,当然,电影有很多评价标准,有“技术性”的一部分,但是,我还是想知道,我们这些所谓的“影评人”自认为是站在超然的立场上仅仅从技术来考查电影的么?我很不怀好意地揣测他们的立场和认同。我看到有个对《怪物》持轻蔑态度的影评人讲,这个电影就是反应了韩国人一贯的民族主义立场,反正坏事都是美国人干的。我们先不说这个电影是不是民族主义,当然,民族主义是很容易被利用的东西,民族主义有很多种表达方式,它可以很狭隘可以很极端,但是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民族主义成了一个纯粹的贬义词了?ps:个人而言,我认同Karl在staging the world里面对民族主义的态度。
关于前现代和现代,正好前两天我没事搜秦晖搜出来一个他自己对和乐钢当年的争论的一个总结。他认为应该用美国的现代性治疗中国的前现代性,而乐钢认为应该反过来。左右之别就这么简单地概括出来。顺便提一句,不上网是不会知道原来汪晖真的被如此多人反感,而秦晖俨然是众人膜拜的宗师,laf

星期日, 三月 18, 2007

政协委员喻权域将建议人大制定惩治汉奸言论法

中国左派著名代表人物、身兼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的全国政协委员喻权域昨日表示,内地报章现在汉奸言论充斥,他将在今次“两会”上提案,要求拟订《汉奸言论惩治法》,对发表为历史上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行为辩护的汉奸言论,处以最高20年的监禁刑期。而去年“冰点事件”的当事人李大同则指喻的提案是“一派胡言”。   
建议最高监禁20年   
喻权域表示,欧洲11个国家都有关于禁止为纳粹翻案言论的法例,奥地利更严厉执行有关法案,中国亦应该仿效设立有关法例,以惩治汉奸言论。他举例说,有报章刊文称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战役,1856年10月至1860年11月)的责任在中国方面,指是中国禁止外国货轮通航才引发战争,又如《中国青年报》的“冰点”周刊去年刊登历史学家袁伟时的文章,为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罪行辩护,这些都是汉奸言论。   
喻权域说,他的提案将建议对汉奸罪作如下惩处:凡为1840年(首次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对华侵略行为辩护者,处10年以下有期徒刑;凡为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外国对华侵略行为辩护者,处20年以下有期徒刑;刊载汉奸言论的报章负责人要负连带责任,亦要处3年以下监禁。不过,若一周内刊登批判文章或道歉启事者,可免予刑事处分。对于该法是否影响言论和新闻自由,他表示,宪法虽保护言论和出版自由,但这种自由必须不能损害公众利益。  
冰点前主编斥胡言   
中国青年报的“冰点”周刊前主编李大同在听到喻权域的相关提案内容时,痛斥这是“一派胡言”、“混帐逻辑”,没有起码的宪法常识。他也质疑所谓汉奸言论由谁来认定?按照喻的解释,政府可以把任何言论定为汉奸言论,他认为喻的提案不值得一驳。

-----------------
这一期《南方人物周刊》好看。有吴虹飞写王朔,有艾柯在中国遭遇的无厘头采访,当然还有喻权域。按照喻先生的观点,像叶荫聪这样的人真是该千刀万剐了。
至于艾柯的部分,来贴几个问答好了
  读书报:作为一名符号学家,您有没有研究过中国的符号?
  艾柯:很遗憾,我还没有涉足到这么远。
  读书报:那您对中国有什么印象?
  艾柯:现在,中国给我印象就是这是一个总会被记者围追堵截的国家
  B:《玫瑰之名》之后,隔了八年,1988年,你才出版了第二本小说《傅科摆》,经常有人把《傅科摆》和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做比较,你怎么看?如何评价《达·芬奇密码》?  E:这就像是拿米老鼠和孔子做比较。
  记者:一个人怎么能做到清醒地看待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呢?  
  艾柯:谁也无法真正地了解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人。如果你知道有这样的人,请介绍给我。
  我和帕慕克作品完全不同
  这边,才与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比完,那边,艾柯又被记者追问,要求他能比较一下,其作品与去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的小说《我的名字叫红》有何相似之处?
  他无奈地说,这已是他这次中国之行中,第六次被问到这个问题了,“我不明白,为什么中国读者会在这两本完全不相同的书里,读出相似的东西?如果一定要让这两本书发生关系的话,那就是它们都是历史小说。”
记者:您有一种观点“一切阅读都是误读”
艾柯:我从未发表过这一愚蠢的论调,我本人写了两本书来反对这一说法。
还有人问艾柯的“恶搞”和馒头血案的亲缘关系...
据豆豆讲,艾柯当天说了好多个stupid questions.

要有sense


  可以主流。可以穿熱褲露大腿。可以去當秘密武器對抗蕭亞軒。可以把林青霞林憶蓮林志玲拼貼惡搞。可以讓單曲從gay bar紅起然後又跑去誠品開專輯發布會。只要作品還有本人,能有sense。我偶像因上圖買了一雙跟袁泉一模一樣的三葉草。   
  袁泉的專輯,大概因爲都是姚謙做的,形式上搞得很像江美琪三年前那張經典的《戀人心中有一首詩》。從音樂而言,算不得非常驚豔,但還是蠻精致的。小袁唱歌就像念台詞——這好像是一句貶損的話,但對她正相反。那種韻律,張弛,有非常強的戲劇感。袁老師就是sense保證。這樣的人,還是不要大紅的好。
---------------------------------------------------
《孤獨的花朵》整張專輯在線試聽http://www.haoting.com/musiclist/ht_df2ec028937f7579.htm
右边是原版的《那件疯狂的小事叫爱情》,鉴于她发音实在太烂,这里附上原版歌词
You and me under the tree You looked innocent I looked too navie
We're holding hands indeed Silent because the sky was raining hard
Leaves kept falling down Both hearts were shivering
Was your mind really that empty?
Only if you knew why we're lost in this black hole of mine I can't see
But I saw your face before everything's gone astray
Maybe I should tell you what really hapenned,okay
Summer days all flowers bloomed You asked me for an afternoon
Carried away a drink or two lay down and talked about your blushing thing
I was lovely and sweet So attracted to you
For a lifetime you'd wanted me
So hiding in the back 'cause we did what we'd wanted in our dreams
Words of love and promises
Cherishing moments were all I had to keep myself carry on

看天亮是寂寞的事
戀愛時我便慢慢消瘦
你總是向著我笑著
不懂愛是痛苦的事
你向我要什麼呢
溫柔或是永恆
多麼瘋狂的幻想
啊 有種瘋狂事 不值一提小事名字叫愛情
就這樣夜夜看著
天 慢慢的亮起來
想著你和不值一提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