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五月 29, 2007

我做不到高尚,又不好意思犬儒,只能伪善
我明明怨恨自己,又偏偏疼惜自己,只好去伤害别人

星期日, 五月 27, 2007

看到乒版某直拍版霸在赛后真情流露,我这个历来的反马琳主义者也不免有些悲凉起来。我不喜欢这个男人,絮絮叨叨一堆猥琐的碎动作,但世界上还有人能打出像他这么多惊人的高级球来么?从经典的直拍打法来讲,不可能再有比马琳更妖的了。

17岁进入男团阵容,19岁第一次打进世乒赛男单决赛,决胜局22:24成就了刘国梁的大满贯。00年落选悉尼奥运会阵容。03年巅峰状态决胜局9:11输给了半路杀出的朱世赫。04年奥运第一轮输给回光返照的老瓦。05年决赛被王大力反败为胜。而今年,从直通选拔第一轮和郝帅的那场超级球大放送比赛开始,状态一路走高到今天的决赛,3:1大分,第五局7:1领先。还是输掉。还是王大力。

要恭喜老实人大力,成为继61-65的庄则栋之后,42年来世界上首个三夺世锦赛男单冠军的人。然而就算站在这样的高度,04年那一场让球仍然是永远不能抹去的遗憾。

还能说啥呢?所以我昨晚打小算盘yy的王皓决赛复仇柳承敏,其实和这两位真正的绝顶高手的悲喜剧比起来,又能算什么呢?这就是竞技体育。

世乒赛

到目前为止相当无聊的一届比赛,一部分是由于分组的关系,但主要是中国队越来越强大而对手们越来越萎了,搞到女单八强里七个中国的(因为中国队就来了7个),这还怎么搞。想当年,女双男双都还是可以搞一搞的,经典之战也是很不少的,然而奥运会抛弃双打,连双打都没得搞了。
今天下午看到了近五年来张怡宁同学最惨的一次失利,基本上就是在被小郭mm虐待。新王后的交接仪式有点不太体面。牛掰如张mm,一辈子真正无敌也就不过两年而已。

像柳承敏这种猛将,大赛的时候容易发飙,然而真正讲实力,那是搞不过中国人的。马王实际上比孔刘的优势是要大的,所以说啊,到这份上拼的就是人品。刘国梁搞大满贯的过程是多么猥琐啊,然而人家就是搞下来了,你马琳拿4次世界杯有啥用呢,40次都没用。

如今我看球不太会出现46届团体或是47届孔令辉打施拉格那样的情绪了。运动员看开了那叫上境界,这球迷看开了就完全没有乐趣可言,尤其对我这种球盲型球迷来说。所以08年之后,我大概真的就成为一个无欲无求的老女人了,好可怕啊。
laf

星期五, 五月 18, 2007

火大

有人在六级大风里瑟瑟发抖,有人在牛棚里几百万几百万的捞钱赞叹棚外的天就像洗过一样蓝空气就像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一样清新。请问我们呆的是同一个北京吗?
多教我几句脏话吧,谢谢。

星期四, 五月 17, 2007

伤心一首葬花词
似谶成真自不如
安得返魂香一缕
起卿沉痼续红丝?

星期日, 五月 13, 2007

试一试blogger里嵌入视频

林宥嘉,黄大炜-《你把我灌醉》

杨宗纬,黄大炜-《让每个人都心碎》

同学们都来看《超级星光大道》吧,你说对岸弹丸之地,怎么搞个选秀个个都唱的这么好,又这么稳定。我完全看不下去快男了。

这个长得像猿人的杨宗纬实在是太牛了,他来了还有王铮亮什么事儿啊。

星期四, 五月 10, 2007






星期三, 五月 09, 2007

原来我变成了一棵玉米

我在快男看上一坨帅哥,我一看到他就觉得是那些我们热爱的青春片的主角,那种稚嫩和鲁莽。

然而他被淘汰了
帅哥唱自己写的很热血和青春的歌,唱破了,不懂得控制声音
他在最好的赛区,身边都是些唱功了得的高手
然后他就淘汰了

阿多诺说Jazz都是复制品,所有那些所谓“即兴”的东西都是程式化的所以它们都是垃圾,阿多诺当然有点偏激,Jazz现在都快成垃圾里的高雅艺术了。所以我们到底怎么理解pop呢,谁有空跟我聊聊吧,对于pop来说,是这个复制品包装的越光滑精巧越好,还是那些充满棱角,新鲜的,但从严格的乐理角度来说有明显缺陷的东西更好?

我也在想,像黄韵玲这样本身接受过严格的古典音乐训练的人,难道会不知道她自己的歌声是多么的“难听”么?

帅哥走了我很伤心,我热爱帅哥。然而我真正感到厌恶的是这个充满了复制品的世界,是全民r&b,那些漂亮的,圆滑的,精致的转音,那么准确的,恰到好处的,不温不火的控制力
我烦透了这一切。

突然我意识到了,原来我已经变成一棵玉米。

星期三, 五月 02, 2007

悠长假期

上大学之后基本很少集中听古典了,音乐会太过奢侈,而用笔记本电脑的声卡几百块钱的耳塞以及mp3格式听古典音乐实在是很轻浮的一件事。但这次,如果不这么做,我如何能度过这穷极无聊的半个月假期呢?
听古典是既耗精力又费体力(宿舍长时间只有我一个人更助长了我乱发狂的欲望),对听力也是极大的挑战,但也是唯一可以把人带离日常时间的东西,当然,声音的哲学本身就是关于时间的。

这次听的多是钢琴作品(事实上,比较起弦乐作品,我一贯更热爱钢琴得多,也觉得后者更加自足,耐听。这当然和多年的琴童经历有关,但本质上说,钢琴最能体现声音的消逝与延续的辨证,它就像声音本身一样是一个矛盾之物)。以前基本上是挑喜欢的听,这次难得闲暇,让我系统地听了一些经典作品。主要列表如下:
老贝的全部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kempff,Schnabel的版本,我极其崇拜的pollini弹的晚期几首,可惜找不到Richter的录音)
Rubinstein的肖邦全集中夜曲、玛祖卡和部分波洛乃兹,pollini弹的肖邦24首练习曲
Gould的Bach十二平均律集(听这个的时候脑子里不断回想起小时候弹Bach创意曲和赋格的痛苦和不情愿)
Debussy意象集
协奏曲部分:拉二和拉三以及帕格尼尼变奏,从Rachmaninoff自己到Horowitz(他真是个疯子_-_),Rubinstein到最近的郎朗(无论如何,他的技术是无懈可击的),把能找到的版本听了个遍。
老贝的No.4,5,Mozart的No.21,27(要把Mozart的全部27套钢协听完有可能么...),老柴的1号(竟然是第一次听Richter的版本,惭愧),勃拉姆斯No.2

还有一个反复听的,就是Pollini弹的Stravinsky《彼得鲁什卡》的改编曲,实在是太强了...直逼老霍。

下面几天准备听的
Mozart的钢奏
斯克里亚宾的钢奏和练习曲,巴托克的钢协
勋伯格除了Pierrot Lunaire再挑俩听听,还有韦伯恩,斯托克豪森,布莱兹的作品,补补现代作品的课
没事儿再听听李斯特还有Richter的舒曼舒伯特

交响作品目前只听了肖斯塔科维奇和勃拉姆斯,复习了一下四大小协,重奏作品都忽略了。

听录音的时候,我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幻想每一个音发出时手指与键盘接触的力度与表情,然而我年少不努力,这辈子是弹不了热情奏鸣曲或者波兰舞曲了。实践不行好歹理论来补,事实上,我几次回家都雄心勃勃号称要学一下和声学,老妈每次都大喜过望给我找一堆书,结果每次都看两页就放下...要补的课太多鸟,唉,可是我都老了

在听贝奏的过程中终于看掉了Barenboim和Said的对话录,关于这本书以后再谈